对审计署特派办引入现金流量表的创新初探
梁萍(审计署重庆办)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署特派办是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行政单位,近年来随着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要求,审计署对特派办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绩效性,则成为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绩效性要求现金必须正常流动,可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成为必然。
    
    一、特派办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理由
    
    (一)为精细的预算经济模式作准备。特派办作为行政单位具有不以盈利为目的非营利性特点,虽然收入的主要部分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按月到账,但是并不等于现金流就不会中断。对于蓬勃发展的审计事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作保障,缺乏支付能力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加强费用管理,控制预算执行,减少无效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特派办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笔者认为特派办存在一个改善财务状况的问题,现金流量表是从动态上反映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变动情况,是反映特派办财务状况中最本质的现象。目前,现金流量表在行政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中尚没有设立,故建议特派办尽快编制现金流量表,为精细的预算经济模式作准备。
    
    (二)实现现金流程、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全面分析。作为一个分析的工具,现金流量表为我们提供了特派办是否健康的证据,从而揭示了内在的发展问题。目前,在财政拨款预算批复基本足额保障的前提下,现金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审计事业发展的瓶颈:一是特派办严格执行预算批复明确的各项经费使用范围。形象的说就是“左口袋的钱不能用于右口袋”,为了能合理支出,笔者认为特派办需要建立现金流指标体系,对其现金流量进行客观、完整地分析,从而在编制下一年预算时着重解决结构性问题。二是近年来,在公用经费预算基本保持零增长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公用经费逐年增长需要(新进人员,物价上涨)。三是某些资本性支出项目预算未批复,存在的实际问题没有合理资金渠道解决。因此,有必要编制出更适合特派办的现金流量表,从而实现现金流程、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全面分析,为特派办的审计战略发展提供保障。
    
    (三)为审计署、办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等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财务信息。审计署、办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等不仅需要了解特派办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的结构情况,更需要了解特派办的支付及偿还能力,了解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四)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正确认识特派办收支结转/结余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特派办会出现一部分没有实现的收入和支出计入收支结转/结余的情况,包括暂付(应收)款、暂存(应付)款。特派办能否正常运转,不取决于一定期间是否有结转/结余,而取决于是否有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如果仅关注收支结转/结余情况,则不能体现谨慎性原则。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一份显示特派办一定时期(主要是一年的年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而收付实现制才能准确及时记录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特派办作为行政单位其会计核算基础正是收付实现制,相对而言,编制现金流量表应该更加简单、方便。这里的现金是指特派办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1.“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特派办从中央财政取得的用于发展审计事业的经费。
    2.“上级拨款收入”项目,反映特派办从审计署取得的用于发展审计事业的经费。
    3.“收到的其他与审计事业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特派办除了上述各项目外,收到的其他与审计事业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各类返还款、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部分、存款利息收入、往来款等。往来款项目不含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产生的往来款项目。其他现金流入如金额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
    4.“人员经费支出”项目,反映特派办实际支付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津贴和补贴、奖金、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等。
    5.“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反映特派办为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日常性基本支出。
    6.“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支出”项目,反映特派办计算机及网络运行维护费、办公用房及设备维护修缮费等方面的支出。设备更新购置费等应在投资活动“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7.“审计业务支出”项目,反映特派办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聘请社会审计组织人员及技术专家等方面的支出。
    8.“审计管理支出”,反映特派办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9.“支付的其他与审计事业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特派办除了上述各支出项目外,支付的其他与审计事业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其他现金流出如金额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
    暂不涉及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三、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析
    
    特派办现金流量表编制完成后,应形成一套完整的现金流指标体系,对内部流程中的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的计量,实现特派办整体现金的综合平衡。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既要掌握该表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其内部构成,又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特派办的财务状况和审计业绩。因此,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审计事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
    以上公式反映特派办用审计事业活动中所获现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表示偿债能力弱。但是并非这个比率值越大越好,这是因为特派办在审计事业活动中所获现金绝大部分都是财政拨款,若审计事业活动中现金增加额数额过大,则表明财政拨款预算执行不到位。
    另外,这里分析偿债能力时,没有考虑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为其作为辅助理财活动,现金流量占总现金流量的比例较低。如果保证审计事业活动正常运转后,审计事业活动中所获现金结转/结余不能偿还债务,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的话,这说明特派办已经陷入了财务困境。
    
    (二)支付能力分析。
    支付能力=现金流量净额/收支结转(结余)。
    以上公式反映特派办收支结转/结余的质量,理想状态比率为1,支付能力≥1,说明支付能力强,结转/结余质量好。反之,则表示支付能力弱,结转/结余质量差。将公式中二者相比较,就可以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认识特派办当期收支结转/结余的质量。但是并非这个比率值越大越好,原因同上述偿债能力指标说明。
    
    (三)未来发展规模的潜力分析。
    特派办要实现自身审计事业的不断壮大,就需追加必备的固定资产,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即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要大幅度提高。特派办主要是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审计事业的新发展已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跨表联合分析。
    由于资产负债表、收支表和现金流量表有内在逻辑关系,可以从另外两张报表各项目的变动中寻找审计事业活动现金流量增减的实质。因此,阅读报表时应关注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其他与审计事业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和收支表中其他收入以及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目的对应关系;检查现金流量表中“公用经费支出”项目与收支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目的对应关系;重视“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与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增加的对应关系研究。同时也可以阅读财务报表编制说明,了解审计事业情况,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特派办的整体运营素质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特派办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而现金流量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特派办财务管理引入现金流量的概念,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使特派办的资金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梁萍)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