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档案编研的几点思考
金慧(审计署广州办)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审计档案是国家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实践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本文拟从审计档案编研的概念出发,分析其特点,探寻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对审计档案的编研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审计档案;档案编研;思考
    
    审计档案编研由来已久,但是对于审计档案编研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众所周知,审计档案都是按项目归档,大部分要长期甚至永久保存,在开展利用服务时,老是把原件提供利用,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而审计档案编研工作,能主动提供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审计事业,也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档案工作。
    
    一、审计档案编研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档案是指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监督或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审计档案的审计文件材料,主要是指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制作与使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和实物等形态的记录材料。
    
    审计档案编研是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依照一定的原则,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题目、程序,将有关审计档案编辑成汇编,形成参考资料、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等工作。不同于阐明著者观点的编著,它只提供素材,作为资料供他人研究查考之用,因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专业性。审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职能活动,记录和反映这种特殊职能活动的审计档案,在审计文书制作、立卷、归档和整理等环节均充分体现了审计专业的特点。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审计档案进行编研,在选题、材料筛选、整理、加工、用户考虑等方面都必须体现出专业性。
    
    第二,多样性。在内容上,审计档案卷帙浩繁,涵盖了财政、农业、行政、资源环保、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企业、社会保障、外资运用等等各项审计调查活动;在形式上,审计工作的取证材料,既有文字的,又有声像的记录,既有书面证明、证据材料,又有实物证据材料;在规格上,审计案件取证材料规格各异,书写格式不尽一致。因此,在审计档案编研上要采用不同题材和编纂体例,最大限度的展现出审计档案的魅力,便于利用。
    
    第三,针对性。档案编研本来就是针对某一专题开展的,而审计档案编研更是强化了这一特征。审计档案原本就是按照项目归档整理,在明确了选题的前提下,深入发掘档案资料,充分运用,能提供更好更有用的编研成果,扩大档案工作部门的影响力,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审计档案编研存在的问题
    
    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一方面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另一方面,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档案编研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如下: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根据本文对审计档案的界定,确定本文的检索策略为:以主题词为检索途径,以“审计档案”为检索词,匹配方法为“精确”,得到检索结果仅为840篇。若再在检索结果中进行筛选,去除领导讲话稿、工作报道文献等非学术论文及与主题不相关论文,去除重复性论文等,确保选定的论文均属本文研究领域不过区区200来篇。这涵盖了从1986年到2011年的数据。诚然,这不能包括全部数据,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审计档案的理论研究文章数量较少,而且研究深度也有待深入。若用“审计档案编研”及相关词汇进行检索,只有寥寥两篇论文。这些审计档案的文章,大部分是探讨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等比较浅显的若干问题,理论深度明显不够,且研究力度也很有限。    
    众所周知,审计档案是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反映审计工作质量,研究审计发展的真实记录。审计档案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涵盖了财政、农业、行政、资源环保、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企业、社会保障、外资运用等等各项审计调查活动,其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地方债务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等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审计署审计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的共享逐步推进,实现审计档案的科学利用,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2.编研成果比较单一    
    纵观对审计档案的编研,我们可以发现,丰富审计档案编研成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审计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挖掘、开发。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进行加工,使其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这样诞生的成果才能贴近审计工作的中心,满足审计人员及社会的需要,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目前,传统档案编研的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发文汇编、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组织机构沿革等习惯性的模式,而审计档案更是囿于发文汇编、基础数字汇编等范围,经常出现查档用档的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如果能在选题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在编研成果上做有效的探索,对历年审计项目做一些梳理,形成诸如项目主审汇编、审计通知书汇编等主题编研,在内容安排方面,专题性强,有深度,查找利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就能很好的为审计工作的服务。
    
    3.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目前,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落后是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现状是: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庞杂,其中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与观念上,对现代高新技术工具不了解不能自如地运用现代档案技术,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档案学者常常是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一些实务工作人员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得不到及时总结和推广,专业人才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存在着如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档案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得不到有效使用等问题。    
    这一现状也极大地制约了审计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通过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加强人才培养来做好审计档案编研,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过去的实践工作中,为了提高审计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各级档案部门都开展过或多或少的教育培训,如岗位培训、学历培训、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但很多是走过场,收效甚微。 为了提高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在1995年,国家档案局就提出了“以科教振兴档案事业”的方针,强调档案科技和教育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振兴和发展档案事业的着力点。作为审计档案的聚集地,审计署的档案人才培养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为专门档案,人事档案、医疗档案、会计档案等明显比审计档案的关注度高。这纵然与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有关,但至少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审计档案在专门档案研究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对审计档案编研的展望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审计档案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克服过去审计档案研究中存在的缺憾,如何在档案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环境中推动审计档案研究事业进一步发展,这是每一位有事业责任心的审计档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探讨。
    
    1.加强理论研究
    审计档案的管理实践性客观上要求我们从事审计档案编研,都必须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结合近年来审计档案编研,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既不能一味地沉湎于书斋式的理论演绎,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审计档案工作实践进行写实性的简单描述或刻板临摹,而应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说来,一方面,各个方面全面关注。在继续关注传统审计档案编研的同时,要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借助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开发现代审计档案编研的新模式、创造编研新成果,关注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的彰显审计档案的魅力,使这一宝贵财富焕发出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百花齐放。审计档案编研相关的论文类型有待丰富,论著、学位论文、课题、会议文献等期待能有零的突破。从论文数量上看,审计档案编研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这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但至少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 审计档案研究的地位不高,争取并获得政府等的支持力度有限。涉及审计档案的论文,极少是从学术研究角度展开阐述,更不用说开展学术讨论了。给力审计档案的研究,可以为人们了解审计档案提供一扇窗口。
    
    2.丰富编研成果
    编研成果包括一次加工编研成果(内容涵盖了发文汇集、专题汇编、图样汇编、文集等)、二次加工编研成果(包括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字汇集、简介等)、三次加工编研成果(包括手册、年鉴、综述、专题述评等)。如上所述,审计档案的编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发文汇编、基础数字汇编、简介等上面,对于述评、年鉴基本不涉及或者说鲜有成果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编研成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举办展览、拍摄专题片等。因此,审计档案编研可以借鉴多种多样的方式,由一次性、单一史料向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开发的方式转变,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审计档案的价值。例如,在遵循保密原则的前提下,配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举办专题展览,这既是审计档案宣传的新形式,又是审计档案编研的立体引申,对审计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联合编研是开拓审计档案编研的新思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社会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使编研工作具备了更广泛的社会性。审计档案馆藏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可以推广联合编研。一是邀请档案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开展专门档案编研有丰富经验的部门,参与编研的谋划工作;二是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审计业务实践经验的老同志来担任编研的具体工作。携手合作,共同开发审计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成果共享。
    
    3.注重人才培养
    在学科重大理论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人员的或缺与研究能力不高,是导致学科理论多年来没有创新与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理,如果能把大学中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优势与审计部门档案人员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发挥“两个优势”,将对审计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本身就少,且审计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更使得不可能出现在具有审计档案编研利用上进行理论研究的人员了。此外,很多时候审计档案编研利用涉及到的具体问题要求编研人员具备除了专业素养外,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社科知识如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这就使得编研人员的文化素质与实际要求有较大差距,使审计档案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质量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研究工作缺乏向纵深推进的动力。    
    首先,大力培养专门人才。思想观念新、研究能力强、奉献精神好的人才队伍,能提供生生不息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实现审计档案编研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其次,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档案编研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理论修养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使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和提炼审计信息的能力,从而编研出高质量的编研作品。再次,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档案编研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审计档案编研工作中。(金慧)
    
    
    
    参考文献:
    [1]金慧.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述评(1979——2008)[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杨明萍.档案工作现代化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9(2):18-19.
    [3]李剑晨.浅议审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J].北方经贸,2011(8):177.
    [4]陈洪玉.对强化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云南档案,2008(9):27-29.
    [5]徐云芬.审计档案质量控制之我见.浙江档案[J].2007(9):43-44.
    [6]黎青.强化审计档案基础管理促进审计成果开发利用[J].云南档案,2005(2):33-34.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