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几方面问题
吴晓伟(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煤炭工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煤炭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关停小煤矿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也得到好转。煤炭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资源粗放式开采、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保持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煤炭资源批采。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通俗的讲,煤炭资源是一层层煤炭叠加而成的。煤层有薄有厚,厚煤层开发利用价值大,薄煤层开发利用价值小,甚至没有开采利用价值。煤层的开发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因此,审计实务中,要重点关注政府对可采煤层的批采情况,通过查阅《煤矿储量核查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等资料,了解煤矿的可采煤层分布情况,然后和政府批采煤层情况作对比,查看是否存在未对可采煤层进行批复,从而导致资源损失浪费、国家财政收入潜在流失的问题。
    
    二、煤炭资源储量核算。煤炭资源储量=矿体面积*矿体平均厚度*矿体平均体重(比重),在上述3个参数中,矿体面积和矿体平均体重相对容易确定,人为操纵可能性较小。矿体平均厚度是由测量的矿体厚度加权平均而成的。所抽测的矿体厚度直接影响着矿体平均厚度这一参数。因此,在煤炭资源审计中,应重点检查储量核算中采用的煤矿煤层平均厚度是否和煤矿煤层的实际厚度相一致,可通过聘请专业勘探队伍对煤矿进行实地钻孔探测和翻阅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等方式,获取煤层实际平均厚度,并和储量核算采用的平均厚度进行对比分析,查看是否存在人为操纵,虚估矿产资源储量的问题。
    
    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但是受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铤而走险,无证生产、超能力生产,由此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无证生产和超能力生产情况,将此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志。一是审查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件是否齐全,是否达到国家的规定要求;二是审查煤矿企业的生产量是否超过国家核定的生产能力,在核定企业的煤炭生产量时,可借助增值税、资源税等数据,推算煤炭生产量,避免企业少报产量,做到数据真实有效。然后将产量数据和证载生产能力进行对比,查看是否超能力生产。
    
    四、相关税费基金的征收使用。涉及煤炭资源的税费基金有煤炭资源补偿费、增值税、资源税、可持续发展基金(山西独有)等,在核算煤矿企业是否少缴税费基金时,应综合去分析,将煤矿企业征缴的各项税费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如资源税和可持续发展基金都是依据产量进行征收,可以依据资源税和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额去推算产量,看产量是否一致,如果产量不一致,则肯定有一项存在少缴的问题。此外,还应关注资金使用情况,重点查看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做好上述四点,基本上就抓住了煤炭资源的主要矛盾,在煤炭资源审计中也就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吴晓伟)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