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实现途径
程海涛(审计署重庆办)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查账转到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绩效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现状,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的不足,对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二、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系、业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开展的绩效审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发布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数据,在对1280家企业内部审计项目调查中,财务审计项目仅为27.43%,而各种形式的绩效审计项目高达56.69%,表明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正逐步由财务审计为主向绩效审计为主的方向转型与发展。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绩效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跟踪评价,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防范风险、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价值不断增值。但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绩效审计过程中还存在管理层对绩效审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绩效审计指导评价体系与规范、技术方法相对落后等矛盾和问题。
    
    三、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或协会要对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立、组织构架和组织地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企业提升对内部绩效审计的认识。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自身要加强与管理层的交流,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开展绩效审计的价值。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绩效审计时,也要保持内部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在机构设置上,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内审机构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绩效审计结果可以同时向监事会和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结合国有企业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体系。
    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绩效高低、优劣的尺度标准,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有必要借鉴相关准则及成功经验,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体系。由于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还处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初步建设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宜简不宜繁,评价指标应尽量是通用的,而非专业的;应尽量是实际产生的,而非理论数值;应是重大关键性指标,而非大而全指标体系,并且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快企业绩效审计人才培养。
    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技术业性强,专业化程度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胜任能力,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予以支持和配合。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高级复合性内部绩效审计人员的引进、培养和配备,还要注重内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后续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及积极性。一些优秀的跨国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把内审部门作为管理培训基地,是解决内审人员职业发展的较好思路,既满足了内部审计所需的专业能力,又为企业吸引、培养和挽留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内审人员的后续培训应该根据内部审计人才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各种方式支持审计人员在部门内外寻求培训机会以实现其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保证审计人员素质和结构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另外,可以通过考核、评议、择优聘用等方式选拔社会专家人才,在某些领域聘请社会专家人才参与审计工作,以保证绩效审计的质量。
    
    (四)规范绩效审计程序,探索创新绩效审计技术方法。
    实施绩效审计特征决定了企业绩效审计需要规范审计程序和创新技术方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审计人员必须灵活地选择与审计项目相匹配的技术方法,不能再简单地生搬硬套传统审计的方法,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外,应根据具体审计目标选择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开发和建立属于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工作方法,以实现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规范化。此外,还可以不断探索应用计算机网络下的审计新途径、新方式方法,研发适用于不同审计对象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的审计软件,做到无缝衔接,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以提高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效率。(程海涛)
    
    
    
    【参考文献】
    [1] 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霞。经济效益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 彭华彰。政府效益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 彭国翔.试论经济效益审计[J].中国审计,2005,(7).
    [4] 韩传模. 刍议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J]. 中国内部审计,2006,(6).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