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家审计优势 有效服务国家治理
金华(审计署长春办)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国家治理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国家审计是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监督行为,属于国家治理中的监督控制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通过发现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反作用于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改善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有效的监督控制系统,对国家的良性循环起到重要作用。我国的司法机关、行政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行业监管部门、甚至民众、新闻舆论都是监督控制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作为国家监督控制系统的国家审计优点,探索了国家审计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国家监督控制系统 国家审计优势
    
    一、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国家审计,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依据《审计法》,其目标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治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针对国家传统统治弊端和市场失败而提出来的强调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的权力概念 。从政治制度角度看,国家治理是由不同的机构分别担负起决策、执行和监督控制的职责,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
    
    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监督行为”属于国家监督控制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控制系统,通过发现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反作用于国家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改善国家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对国家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二、国家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优势
    
    国家监督控制系统通过反馈监督控制的结果,改善国家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从而对国家治理发挥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监督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家治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反馈监督结果的客观性。
    
    一是国家审计在法律层面上具有独立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应该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机关在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二是国家审计是纯粹的国家监督控制系统,不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经济监督是唯一和专门的职能。如,国家审计不直接参与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但是财政、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既对财政资金的进行分配,又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既参与制定货币政策,又对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三是国家审计与监督对象之间无任何利益关系。国家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资金分配及收费等方面的利益关系(财政部门向审计机关划拨经费除外)。
    
    (二)国家审计的专业性,保证反馈监督结果的准确性。
    
    国家审计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具有专业性,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特殊的技术方法,具有自己的专业判断标准和取证标准。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内容、以审计准则为工作标准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立项、现场审计实施、职业判断、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严格控制审计质量。
    
    (三)国家审计的综合性,保证反馈监督结果的全面性。
    
    国家审计监督面广,依照法定职权或授权,可以依据需要广泛采集形成包括微观经济单位,行业领域,宏观经济的数据信息,因此国家审计反馈的监督结果往往更为全面的。同样是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进行监督,由于国家审计依据需要取得工商、税务、财政方面的信息,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线索;同样是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由于审计部门能够掌握民政、财政、公积金、车辆登记等信息,能够发现各部门之间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国家审计不局限于个案的监督和调查,也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的监督,因此国家审计汇总分析各领域的监督反馈结果能具有全面性。
    
    三、发挥国家审计优势有效服务国家治理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独立性,树立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一是要服务科学发展,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强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对科技和自主创新投入的审计监督,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监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和反映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要促进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审计工作要更多地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关系到民众生计、生产、生活的内容纳入审计视野之中,继续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资产额度较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部门、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加大对扶贫资金、社保资金、环保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公平合理分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加强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发挥司法机关、行政监察和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国家审计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权力行使情况的审计监督,尤其是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为监督和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其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二)充分发挥专业性,准确评价有关事项,全面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审计作为一个专业行为,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除了对真实合法性的评价之外,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民众对效益的评价要求更高了。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如何评价一个被审计单位、一项政策执行情况、一位领导干部甚至一项政策,将是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的挑战。
    
    (三)充分发挥综合性,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整改、完善制度。
    
    国家审计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方式,反作用于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促进执行系统落实整改,促进决策系统完善制度,从而实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由于国家审计具有的综合性优势,应在结合上下功夫,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横向结合。积极探索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的组织方式,将专项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领域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审计成果的全方位、多角度运用,分析各领域政策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纵向结合。不仅要关注财务收支本身,单纯地就账查账、就事论事,更要关注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三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微观的事项中,分析和判断出宏观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演变的趋势,在事项全面发展之前发挥审计的预防和抵御功能。(金华)
    
    
    【参考文献】
    1.刘家义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刘家义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 审计情况通报第14期
    2.崔振龙  王鸿 《国家治理内涵及其与国家审计基本关系的辨析》 审计研究简报第23期
    3.梁芬莲 方进喜 《国家审计对权力监督的特征与形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