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国家审计领域创新
胡乾坤(审计署武汉办)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国家审计创新的基点和目标。本文阐述了国家审计领域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论基础,强调国家审计领域创新应满足党委政府的需求,适应国家治理大环境的变化,切中政府工作重心及社会热点,介绍了国家审计领域创新的几个方面,指出了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运行调控中的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科学发展  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系统科学思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免疫系统功能,因此国家审计必须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以科学发展作为创新的基点和目标,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重新审视国家审计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等问题,使国家审计更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一、科学发展是国家审计创新的基点和目标
    
    科学发展,最朴素的要义就是遵循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无论人与自然,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因循规律,探求规律,从而实现新的和谐升华的过程。
    
    国家审计创新需要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及国家审计的自身规律。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离开了科学指引就失去了实质意义,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对于国家审计而言,科学发展意味着:一是遵循和研究国家审计自身发展的规律。认清国家审计的本质,对国家审计正确定位。一个组织能够在社会中生存,首要是具有无法替代的组织职能特色,专业化与专用性相统一。国家审计之所以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并昭示蓬勃的生命力,在于国家审计具有自己的组织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职能与其他组织不相混同,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是依照宪法赋予的权力,对相关行使公权力主体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一定行为进行独立权威的监督机构。二是尊重和研究与其相关的外部各组织的发展规律。国家审计需要尊重其他组织的地位,相互配合,不超越法定职责。宪法赋予了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权,但是并不表明国家审计不需借助其他组织的力量而可以独立地实现审计目标。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众多力量集合而成,因此,国家审计的目标达成和组织效用的最大化需要一种合力。应该在尊重其他机关组织法律地位的前提下与之密切合作,在合作和配合中最终体现国家审计的价值。三是辨清和把握国家审计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关系。国家审计创新与变革的基础来源于环境变化,创新与变革的目标确定取决于环境变化,创新与变革的成果需要环境变化的检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表现出多元化趋势,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正确化解矛盾和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进和完善,以完善的制度设计作为支撑国家审计的坚实力量。
    
    二、国家审计领域创新的关键点
    
    我国宪法开宗明义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它的政党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一切的行动应当遵照党所确定的方针政策。国家审计必须始终遵循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调整工作的重点与布局,不断适应情势的变化。
    
    (一)国家审计领域创新取决于党和政府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规定了国务院设审计机关,由此界定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权结构中的层级和属性。国家审计机关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审计活动必须遵照本级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指示或安排,可见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是在法定职责下对本级政府行政要求的安排。当然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安排审计项目,履行审计经济监督职责,但党和政府的需求是国家审计必须涵盖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实施、民主法制进程的逐步推进,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效能的发挥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希望审计工作在推动制度创新、机制转变、政令畅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党委、政府的需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审计、选择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审计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因此,审计领域的拓展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需求。
    
    (二)国家审计领域创新要适应国家治理大环境的变化。
    
    国家审计是依法行使对国家权力的监督权,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家权力的运用触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国家审计的监督过程中就是一个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既然国家审计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必须要把握国家治理大环境的发展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生活方式的科学发展而发展创新。国家审计如果只是停留在以前陈旧的理念下,势必会影响国家审计效能的发挥,使国家审计领域偏离实际。因此,国家审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治理大环境的变化。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变革。中国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下一个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发展的重心将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体制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及其相关领域。在这一特殊时期,一系列制度、体制、规则、程序和方式也将相应发生变化,要求审计工作必须顺势而变,从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到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民主法治进程加快。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利益诉求越来越具体,人民监督与舆论监督成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推动力量。审计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使审计工作过程、结果处在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社会公众监督之下,对审计的规范化程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监督既要揭示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推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审计工作层次和深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是信息化成为发展趋势。随着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系统的换代升级,审计机关也需要不断研究应用新的审计方法、审计技术,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技术在审计实施中的应用,这对审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要求越来越高。
    
    (三)国家审计领域创新要切合政府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不同的时期具有鲜明的特征,这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出的调整,伴随着政府工作重点的转移,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必然发生变化。此时,国家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也在发展变化,要切合政府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审计机关关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情况和效果,关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和绩效状况,关注资源和环境保护、自主创新情况,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二是加强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的社会管理,要求审计机关关注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关注民生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促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快民主法治进程和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效能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求审计机关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关注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责任履行情况,关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落实和绩效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促进各级政府不断提升公信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经济全球化、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要求审计机关关注国家利用外资情况和对外投资情况,关注利用外资的流向及对本土产业的影响,关注投机热钱的动向及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关注境外资产和投资的效益和安全情况等。
    
    三、国家审计领域创新的主要方面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国家审计在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的同时,更多地需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关注国家和社会整个经济运行情况。通过所掌握的大量的微观经济数据,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一)国家审计应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是一国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意识地调控。因此,制定与实施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运行的运行状态,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审计应更多地关注国家经济政策,通过查找、分析、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二)国家审计应重视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分析研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逐步引导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后,我国私营经济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党的十五大之后,我国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目前,国有经济依然在金融、能源、电信、军工等行业居主导地位。国务院“新36条”的颁布打开了民间资本涉足国家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新序幕。国家审计应把握经济机构发展的趋势,分析研究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一是重点关注国有经济在社会产业中的布局,分析国有经济成分在不同行业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二是研究多元经济成分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制度机制,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跟踪重点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探索国有企业战略管理评价、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海外投资扩张效益评价等。
    
    (三)国家审计应逐步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国家审计应切合政府今后的工作重心,加快审计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探索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有力地保障国家各项战略举措的顺利进行,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胡乾坤)
    
    参考文献:
    [1]刘家义.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2011年7月.
    [2]王鸿.创新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研究.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研究报告,2008(14).
    [3]胡志勇.国家审计与科学发展观[M].北京出版社,2005.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