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及作用研究
陈雯(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本文从对国家治理的纵向和横向研究出发,着重论述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和作用,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总结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更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审计在更高层面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创新方向和发展思路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

    (一)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这是下一步对我国审计的新定位,也是对我国目前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新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也是面临的最大的国情。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要有国际的视野,从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西欧国家的政府债务危机等教训中总结经验,谋划和完善我们的国家治理结构。审计应该有时代感、紧迫感、危机感。我们应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审计,特别是要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来安排一切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更好地为国家实现良治服务。目前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为完善国家的经济治理结构服务;围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大对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的关注力度,为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政治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服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为完善政令统一,保证适度集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服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为建立“预防为主,惩访并举”、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制度服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涉农资金和项目审计,从体制上解决中国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转型存在的障碍,为我国整体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服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为我国协调发展、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从审计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时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当财产所有者把他的财产交给他人代为管理或经营,在客观上就有防弊查错的需要,便委派或委托他人进行审查和评价,这就产生了审计。因此,审计最基础、最原始的职能或属性就是一种对经济行为的监督。从中外经济史中也不难发现,我国历朝历代、当今世界各国都有具备审计特征的经济监督机构,这说明经济监督这一基础属性是被古今中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认可、所接受的。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也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国家治理实际上是政府接受统治阶级的委托,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但国家审计却是对这些手段的监督与制衡,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规范和约束国家权力,将国家权力的随意扩张约束起来,既保证国家权力不能随意而为,又保证国家权力适时而为、廉洁高效。当然,国家审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不断演进,其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都随着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的转变而转变。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国家是一个巨型的运行系统,包括审计在内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地位和功能,每个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它们在系统中的地位是并列平行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只能监督和反映整个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各个监督部门之间必须是分工协作、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它们必须和谐地运行才能正常运转,单纯地强调某个部门的作用都是不现实的,甚至会产生逆向效果。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起广泛的横向联系,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

    在实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担负起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控制的职责,审计承担的是监督控制职责,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进行监督的部门,它地位超脱,客观公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审计的功能主要是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并将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反馈给决策系统,推动决策系统及时修正决策。换言之,审计要保证决策执行过程中不偏离目标,如果偏离就要不断地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还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验证决策本身的效益性。

    从上述审计的作用来看,审计监督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宏观与微观诸多部门,涉及经济活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它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督控制系统,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对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审计的性质职能与其他部门也不同,审计是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部门,也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监督的部门。由于监督的全面性,能够取得各方面的材料,便于综合总揽全局从宏观和整体上看问题,从而发现一些薄弱环节,将这些信息传递反馈到有关部门能够引导或促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审计并不排斥各部门的职能,也不是对其他部门监督的重复,它不但不削弱各部门的业务和作用,而是对整个经济监督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最终促进监督体系更加正确地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

    (一)把握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起源的一致性,深化认识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国家治理是随着国家产生、基于委托和代理关系产生的。国家产生以后,国家的执政者受国家所有者的委托进行国家治理,成为国家所有者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代理人”。国家的所有者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需要实施国家治理,并通过授权国家执政者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职能的发挥,协调和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国家统治是国家治理的初级形式,国家治理是国家统治的高级形式和艺术手段。同样,国家审计也是基于委托关系和代理关系产生的。我国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国家的所有者将国家治理的责任委托给国家的执政者后,为了保证和促进国家治理的经济责任的充分履行,需要建立一种强化国家执政者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机制,这就促使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审计是国家所有者监督国家执政者受托经济责任的代理人。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审计的委托者,国家审计监督国家执政者受托的经济责任;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纳税人和公众是国家审计的委托者,国家审计监督国家执政者受托的经济责任,并在公众产生绩效审计需求后,扩大到监督国家执政者受托的相应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起源,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同根同源的。只是,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国家的所有者及其国家治理结构发生了变革,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受托和代理关系显得更为复杂,但这不影响得出两者起源一致的结论。把握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起源的一致性,对国家审计机关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家治理的框架内更好发挥国家审计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认清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即监督国家执政者受托履行的经济责任,评价国家执政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性,促进国家执政者时刻不忘受托的经济责任。二是有助于坚持依法独立审计,真实披露和全面揭示审计发现的问题,并依法稳妥并坚定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工作,落实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解决国家所有者与国家执政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国家治理工作的透明度,达到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目的。

    (二)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近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反腐倡廉形势也依然严峻,一些岗位腐败案件多发,一些领域违法违纪问题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屡禁不止,如决策失误、违法乱纪、损失浪费、会计信息不真实等,违法违规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也更加隐蔽和高智能化,查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这些情况仅仅是表象,实际上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尤其是危害性巨大的集体性腐败问题。从2010年情况看,审计通过上缴财政、减少浪费等促进增收节支2099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344亿元;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3092件,有2541人(次)受到处理,其中查出领导干部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49亿元,82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465名相关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因此,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仍然是国家审计的工作重点。需要明确的是,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是审计的目的,而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或者一种方式,要通过查处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揭示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刘家义审计长也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审计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揭示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开展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促进完善体制制度、深化改革,促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才是审计工作最大的成果,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和调查72万多个单位,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新情况,深入分析原因,并从制度、体制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和依据,为推动政策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维护经济安全,保障国家根本利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复杂化的日益加深,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当前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总体呈现出综合交织、结构繁杂的态势,既涉及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也涉及具体产业、企业等微观经济;既有呈现出严重后果的问题,也有尚未暴露的潜在风险;既有整体问题,也有局部问题。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注重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自觉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从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揭示和反映事关全局的、整体的、战略性问题和关系到国家重大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经济风险,从制度体制上深入剖析原因,向决策部门反馈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促进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有关部门强化管理和监督,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的根本利益。(陈雯)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2009.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求是(10).
    [2]刘家义.200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3).    
    [3]崔孟修.2008.审计免疫系统论:审计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审计研究简报(16).    
    [4]张可新.2009.政府审计应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理性思考.中国审计(8).    
    [5]潘学模.2009.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几点思考.中华会计网校10月28日.    
    [6]赵彦锋.2009.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审计与经济研究(3).
    [7]李海云.2009.议如何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与经济研究(11).    
    [8]宋常.2009.“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1).
    [9]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2008.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与作用路径.审计研究(5).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