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
蒋璐(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行政人格”是国家公职人员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国家公职人员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审计人员作为审计活动中事实上的主体,是政府审计职能的具体执行,其行政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公正性、公平性,影响着审计机关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刘家义审计长阐释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这十二个字,并非简单针对审计人员个体道德,而是从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出发,从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出发,对审计人员作为公权力的履行者所需秉持的精神追求进行的高度的概括,对青年审计人员理想行政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行政人格的内涵
    
    学界观点认为:“行政人格,就是党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作为国家公职活动的主体,在其行政职业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1]。它是行政人员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共同实现,是行政人员个体人格与组织人格的统一,也是党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等公共行政主体与其它部门以及其它职业者相区别的重要属性。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 是塑造审计精神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它涵盖了现如今审计人员行使国家赋予的审计职权过程中必须具有的政治品质、事业品质、职业品质,正是审计人员作为公权力执行者时,其行政人格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审计人员理想行政人格的功能
    
    理想的行政人格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表现为以公平正义的公共精神、勤政高效的服务意识、廉洁守法的职业操守等内在规定性为核心内涵的精神要素和应然状态,是公职人员岗位的价值与尊严所在,也是发挥公职人员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对社会起正面示范作用的核心之所在。
    
    1.对审计人员的激励约束功能。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自利性”是人类最为自然的本质属性。审计人员作为公民身份的个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必然在需求上呈现出多样化,比如追求个性发展的自由,追求权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样的利益动机驱使下,有可能出现一些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寻租”行为,如在“利益关”、“人情关”、“权势关”面前,利用手中的审计检查权、审计处理权、审计移交权等为被审单位掩盖违纪、违法事实,放弃或减轻对被审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以换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但会影响审计客观公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造成部分违纪、违法人员逃脱制裁,更会严重影响社会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政府执政基础的巩固。
    
    审计人员作为“公权力”的拥有者,其“公共人”属性,要求他们必须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根本目的。审计人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都是在鞭策青年审计人树立明确的公共道德准则意识、自觉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目标意识,督促青年审计人把自己的道德价值定位在对公共利益的坚定信仰、对所执掌的公共权力的充分自觉和对行政价值目标的无私奉献上。只有将这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具备了明确的行政道德准则意识,才会在审计活动中意识到审计人的责任,并把自觉地履行这种责任看作自己的使命,从自觉的、统一的人格信念和人生理想出发,超越“自利”动机的束缚,保持“利他性”动机对“自利性”动机的优先性和主导性,从而“外化于行”,发挥审计的“看门狗”作用,保持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对审计事业的助推功能。行政人格不仅是行政人员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也是行政组织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制度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行政人员主体精神的高扬,离不开行政人格的主体性支撑。“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历史一再证明,行政人员能力的高低、素质的好坏、人格的尊卑,是行政组织能否高效行政、服务公众的最为关键的主体因素。
    
    我国正处于审计转型时期,许多问题和疑惑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深刻理解和把握审计核心价值观,促使审计人员对审计事业“忠诚”,为审计工作“奉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依法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更加注重重点难点的攻坚突破,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从而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3.对审计执法环境的优化提升功能。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是构成行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透过行政人员的正面示范,组织和公众才能体会到他们的权益得到了维护,真正感受到他们是社会的主人,是公共管理的服务对象,并且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转而主动的参与。只有行政人员率先表现出对公共利益的信仰,才能赢得全社会对政治体制、公共权力和行政活动的认同与支持。 
    
    审计工作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会触及一些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如果审计人员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在审计中“厚此薄彼”,审计管理秩序就会混乱,审计工作也就难以进行。要营造良好、和谐的审计执法环境,除了法律保障、制度建设以外,还需要审计人员首先以高尚的行政人格做好示范与表率,坚持 “文明审计”。如果审计人员不能秉持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做到“清廉”,而是在被审单位吃吃喝喝、违反规定谋取私利,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做到“依法”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分析评价,都会严重损害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公众和被审单位心目中的形象。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只有审计人员首先廉洁自律,真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以德行政,才能提高审计部门的公信力和说服力,从而使被审者和被审单位真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并自愿接受监督,使审计机关最终获得在审前调查、审计过程中、审计意见的落实整改等多个环节上的大力支持,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更有效益地用好国家的财政资金,更好地采纳审计建议、执行审计决定。
    
    三、塑造理想行政人格的路径探索
    
    1.完善道德修养实现“自律”。理想行政人格的生成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青年审计人要将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树立理想行政人格,根本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自我完善。
    
    在修养途径上,青年审计人要坚持学习、内省和慎独相结合。一是学习。学以济德,学以自省。刘家义审计长说过“当一个国家的学习停止了,发展也就停止了;当一个人的学习停止了,生命也就停止了。”青年审计人员要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加强理性研究、探索和思维,更新审计理念,做到信念崇高、品格优良、不图名不图利、不思索取、甘于奉献、清正廉洁、淡泊人生、使自己真正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内省。青年审计人员要有黑白分明的是非观念,自觉解剖自己,对照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及时分析纠正自己的思想意识走向,逐渐使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三是慎独。古人云“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审计人只有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始终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具备出淤泥不染的禀性,增加免疫力,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都能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来评判是非,分清善恶,以自身的人格力量维护审计的权威
    
    2.建立健全机制完成“他律”。邓小平提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审计人员是“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复合体,人性的善恶也在审计人员身上同时并存,要充分考虑到审计人员的有限理性,用制度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审计人员心目中的强化。同时制度本身就具有价值导向性,在约束行政人员行为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他们的行政人格,久而久之,审计核心价值观就会内化为审计人员自觉、稳定的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一是完善审计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检查权行使情况的监督和审计过程的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还可设定相应的监督机构如道德委员会等,监督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履职情况,促进审计人员“清廉、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相对完善的道德监督和惩处机制能有效预防青年审计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为其健康行政人格的生成提供有力的外在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是塑造行政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需要完善物质、精神、廉政津贴等正激励制度,通过制度鼓励与审计核心价值相合的审计行为,满足审计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不断完善负激励制度,合理运用批评、降职、辞职、辞退等负激励手段,抑制与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审计行为,从而激发青年审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行政人格的健康发展。
    
    3.加强教育引导营造“氛围”。精神氛围在塑造理想行政人格中非常重要,它为行政人员的行为提供了心理准备,促成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选择和行政人格生成。经过“内化”和“积淀”,行政人员更易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要组织广大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在全面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审计职业道德进行分解,细化为若干侧面或问题,采用演讲、对话、民主协商、专题讨论等形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宣传和组合式教育,加深青年审计人员对核心价值观的透彻理解。其次要发挥楷模的激励作用,运用领导垂范、先进模范人物示范、先进典型事例表彰等,树立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楷模、通过精神引导及启迪,促进审计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化。再次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等舆论工具的作用,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征文、大讨论等使审计人员处处感到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存在,以获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经过主体道德知识、情感、习惯、品质的升华内化、经过刚性法律制度的规范积累沉淀,经过社会环境的熏陶浸染,青年审计人员才能真正做到将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提升审计队伍的“精、气、神”,做到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为中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蒋璐)
    
    参考文献:
    1.张峰,《国家公务员制度新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2.王雪梅,《社会转型期公务员行政人格伦理建构》,《人民论坛》,2011年第11期,第23页。
    3.曹芳,《转型期我国行政人员的人格建构》,《行政论坛》,2006年第4期,34-36页。    
    [1]张锋,《国家公务员制度新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