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李雪锋(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国家审计相比,往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本文从影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影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各类组织中的内控与监督作用;有利于弥补国家审计力量不足,消除审计监督的盲区;有利于加强组织自律、预防腐败和消除风险,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所在,也是加强对所属单位分支机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现实需要。内部审计具有情况熟悉、目标明确、标准统一、领导支持、结果管用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

    因素之一: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工作独立性。能够独立开展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前提。相比国家审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两项重要法律法规作后盾,并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因此审计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较强,说到底,是法律授权,对法律负责。而内部审计截止目前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一个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虽然大部分单位内审工作主要对“一把手”负责,但也有的由单位纪检、工会、总师等其他副职分管,或在董事会、监事会、审委会(其成员也是下属单位的分管领导)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内审人员并不能做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甚至有可能受到来自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以及个人的干涉。

    因素之二:没有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审计操作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要求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关口。相比国家审计有专业的复核审理机构,并建立了分级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相对得到有效保证。而内部审计机构由于人手少,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一般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复核和审理,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审理”自己的审计过程,即使有专门的内审人员来从事复核和审理工作,但始终无法做到具体实施和复核监督相分离,自己“审理”自己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因素之三:内部审计缺乏专业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如果不能采用专业的审计手段和方法,仅靠传统手段和方法,内部审计就很难发挥作用。例如对一些业务量和数据量庞大的被审计单位如果不采用计算机技术,根本无法进行审计。近年来,国家审计高度重视发展先进的审计技术,不断加大投入探索和推进计算机审计技术,并积极研究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相比之下,内部审计在实施审计时,采用的基本上仍是“一个计算器,外加一支笔”的手工操作。也许一般“小单位”内审人员能做到查深查透,但像银行、医院、税务以及ERP环境等一些数据量庞大、且业务复杂的单位,不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不采用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等先进方法进行审计分析,审计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审计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因素之四:内部审计缺乏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结构单一,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持续的后续培训,也缺乏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强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同时内审人员传统财务审计的观念比较浓,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范围、标准不熟悉,不知道审什么,怎样审,怎样评价,宏观意识不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审计参谋的作用发挥不够。

    二、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是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首先应从制度层面保障审计独立。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高层次、对全社会内部审计机构都有普遍约束力和指导意义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范围,提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的法律地位。其次应从管理关系上保证审计独立。内部审计工作是独立于财务工作及其他工作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为内审人员能够做到独立审计撑腰。第三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支持审计的独立。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促进发展中所肩负的独特使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勤政廉政,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宣传,使各级管理者自觉接受、全力支持、主动配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二是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部门单位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和协调,一方面帮助其制订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精细化操作流程,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操作性和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要严格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虽然没有专门的复核机构,但可以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审计方案时,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目标等;编制审计底稿时,做到事实清楚,要素齐全,定性准确;编写审计报告时,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第三,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将了解掌握的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有关举报材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给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查深查透。工作中要主动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支持,及时解决审计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职权以外的情况或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要及时地移交给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三是采用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审计的核心任务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也不断扩大。要在海量的业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必须采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方法。一方面,要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管理。内审机构可以利用计算机完善审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安排审计任务。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使其格式更为标准、规范,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技术的发展,普遍经历了从账目基础审计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到风险审计的发展过程,我国大部分内部审计总体上尚处于账目基础审计阶段。近年来,审计署推广和完善了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风险评估及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在审计中积极运用这些技术,无疑将极大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第三是建立审计数据库。建立审计数据库可以使内审机构更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料,完成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数据库随时检索、查询、调阅有关审计管理的历史资料,党和国家的有关金融法规、规章和制度,内部审计准则和有关审计规范,因此建立审计数据库能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

    四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化水平。当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逐步拓展,一方面,要针对内审队伍本身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进入内审队伍的“门槛”。内审队伍中不仅要有懂财务和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懂现代管理、懂宏观经济、懂工程管理、懂网络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内审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理论研讨、业务交流,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提升内审工作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李雪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