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研究式”审计的探讨
郎少萍(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一些特派办结合审计工作特点,创新性的提出了“研究式”审计,探索出了一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如何有效衔接和相互促进的道路。“研究式”审计通过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同时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与审计实践工作相结合,立足长远,面向实际,把理论研究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研究式”审计的内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研究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是理论工作的重要目的,也是理论研究为审计工作服务的最终落脚点。“研究式”审计强调紧密联系实际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再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审计实践中,积极转化研究成果,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现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紧密联系审计实际,结合审计项目的特点,进行实用性理论研究,真正使理论研究成为推动审计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深入审计项目进行实地理论研究,不断收集素材,提炼观点,立足于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研究成果,为推进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撑。

    “研究式”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思考,联系当前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善于发现问题、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避免理论脱离于实际,完成从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过程,实现审计工作的主动性突破。古人云“入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理论研究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取二手资料,站在事物的表面看问题,而要深入审计工作实际,挖掘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研究式”审计中,理论研究人员深入审计项目一线,在审计工作中同步开展理论研究,实现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审计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审计研究成果和审计工作成效的层次和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式”审计对审计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回顾国内外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当思想上比较解放,理论上有重大突破的时候,一项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当思想路线不对头,理论上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事业发展的意义亦是如此。

    从目前审计队伍结构看,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专业结构,已经具备了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条件,如果能够发挥审计人员的自身优势,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将工作经验转化成理论成果,将会极大的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研究式”审计结合审计项目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效衔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深入进行研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理性思考,将审计理论研究转化为可以指导工作的成果,为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效,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在通常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项目开始后就埋头苦干,每天忙于完成审计方案安排的各项任务,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形成人被工作拖着走的局面,实践、时间的积累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形成明显的正比例关系。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研究式”审计成为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研究式”审计引导审计人员联系实际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提高自身。项目之初,确定课题方向,边审计、边思考、边总结,循序渐进。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素材,采集数据,总结经验,提炼观点,指导下一步审计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项目结束,审计报告完成,课题论文也同时完成,审计实务工作上升到理论水平,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审计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研究式”审计可以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指导性与有效性,及时解决审计实践工作中难题,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可见,“研究式”审计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审计人才,实现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进步,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三、“研究式”审计的实现方式

    (一)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理论功底是开展“研究式”审计的必备条件。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一定的理论水平,要能够深入理解党的文件、牢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要能够联系工作实际,将理论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审计实践。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与审计专业相关的经济类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学习国家当前的大政方针,党和政府发布的各类报告等等,及时了解目前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理论学术界的观点看法。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把握审计研究的总体方向,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意义,实现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科学设计研究课题。根据审计项目的审计对象、业务特点、经济背景、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等,重点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及体制机制问题,紧密联系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明确理论研究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做好理论研究的规划,切实做到理论研究的计划性。科学确定课题研究的题目,初步列出课题研究提纲,并将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到各研究小组。在审计项目进行审前调查时,课题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根据审计项目审前调查的结果和期间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课题研究的题目进行修正,并细化课题研究的内容,列出详细明确的研究提纲。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科学的设计研究课题,可以确保所研究的课题能从审计项目中得到足够的素材,以支撑其论点;而同时理论研究成果对审计项目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大大提高。

    (三)以项目和课题为主导,推动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步开展。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理论研究的课题又来自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够建立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直接关系到理论研究工作能否可持续发展。积极走一条“用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实践,用工作实践丰富理论研究” 的良性发展道路,对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是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理论研究会的部署和审计项目实际工作需要,课题的设计应同审计项目紧密结合,并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课题的实施应围绕审计项目的推进而逐步展开。课题中的研究成果应及时应用于审计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而在审计项目实施中要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及时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

    (四)以审计报告和课题论文为载体,充分展示“研究式”审计成果。“研究式”审计的成果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审计工作成果,另一个是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载体,而课题论文即是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载体。要充分展示好“研究式”审计成果,就必须运用好这两个载体。在“研究式”审计中,课题研究是随着审计项目的实施而逐步推进的,审计项目结束的同时,课题论文也相应完成。审计报告涵盖了审计中所发现的所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在审计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其深度、力度都得到提高,反映问题的视角和层次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发现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检验,也都被及时的提炼和总结;而课题论文同样也包含了审计课题研究中的所有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来源于审计实践,并经过了审计实践的检验。

    (五)建立健全“研究式”审计工作机制, 积极推动“研究式”审计工作科学有效开展。要建立健全“研究式”审计的组织、实施、成果应用及考核等相关的工作制度。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将“研究式”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要着力健全“研究式”审计的工作保障机制、组织模式,完善课题设计制度、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为“研究式”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要立足特派办的工作特点,坚持一手抓审计业务工作,一手抓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实现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共同发展。(郎少萍)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