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王雅婷(审计署长春办)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审计是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会计报表、会计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所反映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经济效益开展的监督和审查工作,是金融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连串金融海啸,并对我国的金融业金融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由此进一步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金融审计的重要作用也就由此凸现出来。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基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系统论的新视角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审计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他认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来保护国家金融机构和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基于上述背景,下文对金融审计如何发挥“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展开探讨。

    一、审计免疫系统的内涵

    审计免疫系统是指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把审计事项视为一个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因此,从仿生学角度而言,审计免疫系统也应具有生物肌体免疫系统所含的免疫自稳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这三种基本功能。具体而言,免疫防御功是指审计应该具有使经济社会免于内、外部组织和个人侵犯的防御能力;免疫自稳功能是指通过审计,能够通过合理的机制自动发现和清理不法分子和违法违纪问题,能够不断健全、完善经济社会的各项管理机制;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对审计事项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并为了避免危害加重,由此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的能力。

    二、金融风险的主要特性

    (一)金融风险的传染性。
    对于现代金融系统而言,不仅在业务之间、内部机构之间存在高度关联,并且由于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在社会经济体系的各行各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渗透和扩散,这就导致一个金融机构“微不足道”的经营失败或者一个“不起眼”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其他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投资者的连锁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并迅速扩散传染,并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二)金融风险的致命性。
    由于金融产品本身具有广泛扩散性特征,并且金融风险具有前文所述的快速传染性特征,因此能够使金融市场中众多的投资者面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投资局面.再鉴于金融杠杆具有显著的倍数扩散效应,因此在实践运行中.金融危机一旦形成,金融风险一经扩散,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立即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更大范围的损失也就随之而来。此外,在金融风险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国民对金融信心的逐渐丧失会最终对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及其支持的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致命打击,恢复和痊愈则需要很长时间。
    (三)金融风险的易发性。
    在开放性的金融政策下,在我国现阶段,影响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不可控、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并且日益复杂,此外,金融创新业务大量涌现,也由此不断增加了金融运行的风险点。概括而言,影响金融系统实践运行和发展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对内而言,包含与金融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对外而言,还受到社会的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社会信用、社会心理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体系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体系尚不完备、较之于发达国家而言,金融风险管控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我国金融风险易发的可能性也较大。
    综上,为了避免上述种种特性明显的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系统免疫体系的建设、提高对金融行业风险的预警、预防能力和及时消除风险根源也就成为我国金融系统的当务之急。

    三、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策略

    结合前文的分析,为了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的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全新风险防范理念。
    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是金融审计有效发挥防范金融风险作用的前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一,从合规性监督转变为风险性监督。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审计的监督主要还是以合规性监督为主,这一监督模式不不利于有效地揭示金融风险,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其二,从突击性监督转变为经常性监督。从实践来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审计的大部分项目是针对某一类别的所有金融法人单位及其下属机构来开展的,这些项目繁多,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物力,而且还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因此审计的覆盖面有限,审计成本较高,一个年度内往往实施不了几个项目,这就导致金融审计效益较差,这同时也体现出用经常性监督替代突发性监督的必要性;其三,从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监督。金融审计在实践中应该进行事中和事前的监督,变被动为主动。防患金融风险于未然,并同时提高监督效能。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模式。
    总体而言,要实施以银行客户为中心、以总行审计为龙头、以资金流为导向的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管理模式可遵循统一组织、科学管理、联网运作、集中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具体而言,其一,在组织方式上,可积极组建一支境遇数据分析的专业化金融审计队伍,即通过对金融机构电子数据的集中分析,对风险地区、风险机构、风险业务以及风险资金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迅速揭露并及时解决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其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金融审计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审计组之间的联网。加强上下协同作战的能力.强化扁平化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审计方式,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审计基础数据库;其三,在年度计划管理上.要以改变目前“一年审一家,一审管几年”的前提下,围绕我国的宏观调控以及金融业现有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审计和调查工作。
    (三)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审计重点。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转轨时期,金融领域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及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督体制下,金融审计工作应该以把握总体情况为基础,认真选择金融业内的要害问题和重点问题,对金融敏感问题进行系统审计调查,揭露内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及其后续的倾向性。
    (四)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应该把专业的会计方法、审计手段、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金融犯罪的研究机理有效结合,找准金融犯罪高发领域、易发环节和基本规律.对金融犯罪的主要形式以及采用的技术手段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金融审计准确定位打击金融犯罪的方向。
    (五)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审计能力。
    对作为积极能动因素的人力资源而言,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风险意识、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并以此剖析、辨别与处理金融业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使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清查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六)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
    金融审计部门要积极与纪检司法部门、金融篮管部门、财政税务部门等相关机构加强沟通和交流,并建立信息线索共享机制,建立并有效利用打击金融犯罪的协调合作平台,从而在这些部门之间形成专业互补优势,并由此整合和提升金融系统的免疫能力和效果,形成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合力,并以此增强金融审计机关发挥金融免疫功能的能力。

    结束语

    金融审计作为金融行业的“免疫系统”,不仅有责任提前对金融风险进行感知和预警,而且还应该准确地定位以及妥善化解金融行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并通过悉心搜集和整理,由此形成抵御金融风险的资料库来作为构建金融审计“免疫系统”体系的资料和数据基础。鉴于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构建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相关策略还需要结合今后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深入和系统地研究。(王雅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