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审计在文化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武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审计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就国家审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实现途径作简要的论述。

    一、国家审计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全社会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国家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它是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部门不仅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卫士”作用,还要努力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这就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即审计部门不仅要对政府的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监督检查,还要做政府宏观决策的“探照灯”和“风向标”,做被审计单位的良医益友。文化建设离不开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督,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一脉相传的,文化建设要发展离不开国家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审计工作要发展也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支撑,审计理念的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审计手段的更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审计职能的丰富离不开文化的映射,二者绝不是相互割立或者互为平行的。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组成内容,也必须随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以建设与当前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审计自身文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当前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
 
    因此国家审计不仅要在推进文化建设的改革进程中做好“守门人”,还要在新一轮文化发展大潮中做好“护航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文化工作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作为审计人员,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自觉融入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热潮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二、国家审计在文化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文化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审计部门要把握好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节奏和步伐,围绕当前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适时跟进、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合理调配审计资源,不断深化审计结果运用,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以审计监督为手段,保障文化建设发展方向。

    一是围绕机制体制改革,开展行业审计调查研究。近几年,文化体制改革在各地悄然进行,我们要总结其他各行、各业体制改革的经验,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少走弯路。通过审计调查,摸清文化资源分布情况,促进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解决文化资产结构失衡、效益不高、闲置浪费问题;通过审计调查,分析文化单位经营发展状况,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优化产业布局、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审计调查,探索研究文化行业发展轨迹,揭露当前文化行业中发现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和背景,并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是围绕公共文化发展,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随着各地公共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审计涉及的资金种类较多,教育资金、科技资金、卫生资金、体育资金、文化工程建设资金等,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也不同。审计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盯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各项资金使用合理高效,坚决打击那些在公共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损失浪费、损公肥私、截留挪用、侵吞贪污国有资产的行为。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这些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效益产出等各环节,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公共文化资金的使用绩效,科学规划和配置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促进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是围绕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近几年,各地对传统文化产业开发和重点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在不断深入,群众文化馆(站)、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也在加紧建设中。审计不仅要将文化建设工程项目纳入日常审计计划,还要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保障有限的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维护文化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文化工程项目特点,对工程项目的营运效益和后续管理进行跟踪,看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防止出现一建了之,一投了之,无人管理维护的尴尬局面,造成文化资源浪费,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

    四是围绕文化产业振兴,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文化产业要发展,创新是动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关键。审计要加强对科研机构及高校、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各项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文化科技创新保驾护航;要关注文化行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帮助政府纠正政企不分的行为,促进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促进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业、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网络等大型企业的审计,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提高效益,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审计服务为目的,优化文化建设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结果运用,引导文化建设氛围。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是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的关键。加快文化行业和部门的立法进度,完善文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将着力点放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上,努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完善覆盖文化各领域的法律、规章、制度;将着力放在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范围上,发挥审计、人大、政府、纪检、财政等部门的合力作用,促进文化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将着力点放在研究和分析审计结果上,注重从机制和管理层面深入挖掘问题成因,提出切实可行而有效的建议和意见,预防文化建设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将着力点放在加大审计成果的对外宣传报道上,对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文化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要加大审计果公告,将审计成果与文化建设紧密联系,不断扩大文化产品和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进程。

    二是整合审计资源,服务文化建设领域。推进文化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审计工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在审计立项时,将与文化建设和发展相关的资金和项目列入审计工作计划,还要加强对文化建设项目立项的研究论证,确保立项的项目在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审计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的空间更大;在审计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将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的审计理念向镇、村延伸,向部门和企业延伸,以构造全方位审计服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体系;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文化建设项目自身的剖析,还要在与文化建设相关的其他审计项目中关注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内容,要将有关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项目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将有关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自觉地将文化建设与发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责履职。(武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