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审计如何在加强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牛静(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家审计与文化建设的关系,重点对国家审计在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从国家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不断自我完善,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国家审计在我国加强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国家审计 文化建设 关系 作用

    一、我国国家审计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国家审计与文化建设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总体上相一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现阶段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权益,下大气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我国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最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1982年,我国宪法确立了国家审计的法律地位和监督主体资格,从国家审计的本质来说,国家审计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工具,代表人民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和国有资金运行。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和客观公正性,使其担当着权力制约机制中最具权威的角色。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的利益是国家最高利益,因此,国家审计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责,加强民生审计以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本审计观是当前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贯穿于现阶段国家审计全过程,国家审计要依靠人民群众,紧跟人民意愿选择和确定审计方向,对与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和投向领域重点进行审计。

    (二)国家审计为我国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和有序发展,离不开运行良好、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国家审计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我国公共财政的忠诚“卫士”,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国家审计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财政收支和预算执行、金融机构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监督,跟进“社保资金”、“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各项涉及重大民生的项目,促进中央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并且以经济责任履行为切入点,督促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廉洁高效运行。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到公共投资项目审计,到部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国家审计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力、威慑力日益增强。国家审计这个“免疫系统”越完善、“免疫功能”越健全、“免疫力”越强,发挥作用越充分、越明显,社会经济就越能够健康良好的运行,并带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包括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三)国家审计对我国文化建设繁荣、有序发展具有天然的保护和建设性作用,是文化建设坚实而有效的“免疫”保障。一是国家审计通过对政府部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效果,政府及相关单位履行职责以及其他文化产业主体行为多方面多层次的监督,推动和促进公益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必须得到保障的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应该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主。公共文化服务应具有均等性,不分贫富,不分城市农村,不分东中西部,都应能平等享受。这就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大力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等相关文化单位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门在文化建设中履行“公共服务、政策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的职能,即政府要承担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同时,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则需要靠市场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个性化文化消费、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主要依靠市场。总之,不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应由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并且都在函括在国家审计监督范围之内,国家审计充分履行职责,保障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二是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家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及早感知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出预警,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规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行为,确保改革不偏离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加强文化建设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还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现阶段亟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优化文化发展布局,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转企改制,并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以财政、金融资金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组建企业化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文化建设领域某些方面法律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尚不完善,国家审计可以其所独有的经济监督职能,对文化体系建设和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促进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国家审计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建设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国家审计文化是由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的多层次复合体,其中,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 是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和审计实践中培育形成的, 被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它具体还包括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审计心理、知识结构和道德取向等内容。审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审计价值观、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工作作风三个层次,其中, 审计价值观居于最核心层, 当前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推动政府履责、民本审计等内容;职业道德是审计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属于审计精神文化的第二层次;审计工作作风则是整个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审计人员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反映,为精神文化的第三层次。

    (五)我国文化建设促进国家审计不断向前发展。当今,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也大大增强,并且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民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文化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国家审计保驾护航,越需要国家审计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促使国家审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更充分的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因此可以说,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国家审计的向前发展。另外,国家审计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审计文化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通过审计文化这一层面,文化建设对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审计在加强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这要求国家审计准确定位,更全面、更有效的发挥国家审计在我国加强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一)更好的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中央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到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工作一起部署和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要求公共财政对文化领域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的充分发挥社会经济运行“免疫系统”功能,一方面在监督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的基础上,要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状况进行重点监督和评估,将监督关口前移,更加关注事前、事中审计,对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主动防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健全社会经济运行机能,改善经济运行环境,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应积极主动的重点关注在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投入方式和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科学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促进落实、完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安全、有序和高效的建设和运行。同时国家审计还应对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等方面,进行积极和有益的探索,更好的发挥国家审计对文化建设的保护和建设性作用。

    (二)国家审计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自我完善。一是创新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审计法规,坚持依法、科学、文明、廉洁审计,明晰工作责任,强化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组织管理、项目计划管理、审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绩效,更好的履行国家审计法定职能。二是我国加强文化建设进程中,国家审计应以当责为导向,即表现为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公正、客观、高效的履行国家审计职责,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扩大在加强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审计和监督领域,深化和拓展审计职能。三是加大国家审计绩效考评力度,如审计署于2011年发布了《审计署绩效报告(2010年度)》,《报告》从可用金额计量的审计成果和不可用金额计量的审计成果两个方面,对审计署2010年工作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三)大力加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审计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是国家审计在我国加强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审计文化决定着审计机关每个成员的行为, 是推进审计事业不断前进和审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源源动力。审计文化对于审计机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归属感有着重要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应通过宣传和理论深化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塑造和培养审计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先进审计理念,努力营造推进审计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审计文化活动,树立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典型,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审计文化建设,如2012年3月,审计署在京举办践行雷锋精神宣讲会,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审计人员应树立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培育廉洁、公正、严格、奉献的审计职业道德, 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审计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在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治理机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国家审计应与国家治理的其他部门一起形成有机整体,建立一个完善、协调、高效的系统,服务于国家治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牛静)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
    [2]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求实,2010年第12期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4]刘英来.审计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5年第1期
    [5]丁德明 施丽芳 廖飞.当责导向的国家政策审计评价研究——以收费公路政策审计调查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1期
    [6]何振中.依法履行审计职责 积极服务国家治理.审计署网站,2011年10月
    [7]邢莉萍.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研究.浙江审计网站,2009年9月
    [8]章复卿 祝海鹏对“民本审计观”的认识南平机关党建网2008年10月
    [9]刘颖.从国家审计履职角度看如何“跟进”维护民生.审计署网站,2012年2月
    [10]国家审计的本质与战略定位.中华会计网校,2005年6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