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救助物资的审计思路与方法
周俊(审计署郑州办)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2日】
字号:【大】 【中】 【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国社会救助分为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等四类。社会救助的根本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社会救助对象主要是城乡困难群体,包括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因遭受自然灾害需要给予救济的灾民等。社会救助以维持救助对象最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采购棉衣、棉被、米面、食用油等生活必须品来维持救助对象的最基本生活水平。社会救助物资审计应结合其扶贫济困的特点,对救助物资申请、采购、保管、发放等环节进行重点审计。

    一、审计环节及重点

    社会救助物资审计环节包括:物资申请、物资购买、物资下拨、物资存储和物资发放等。

    审计重点,一是申请的真实性,救助物资申请数量是否与应救助的情况相符,是否存在虚假申请的问题;二是购买的合理性,救助物资采购是否经过公开招标,是否存在高价采购的问题;三是下拨的及时性,救助物资到位后是否及时下拨,是否存在长期滞留的问题;四是存储的必要性,分析救助物资层层存储用于应急是否必要,是否存在大量积压的问题;四是发放的公开性,救助物资发放过程中是否存在平均分配、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现象。

    二、审计步骤与方法

    (一)核实申请真实性。搜集本级社会救助情况表,与下级救助物资申请进行比对,检查民政、残联等部门是否认真核实救助对象情况;走访部分救助对象,实地了解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各乡镇在汇总申请情况时是否存在虚报、骗取救助物资问题。

    (二)核实购买合理性。首先调阅救助物资采购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包括未中标单位)和评标报告,再进行报价比对;重点检查中标单位投标资料的业绩材料、关注其同一规格物资在不同项目的报价;必要时进行市场询价,核实采购的救助物资是否存在质次价高问题。

    (三)核实下拨及时性。调阅救助物资采购合同和分配审批表,民政、残联等部门在物资到位后是否及时分配;再赴各乡镇办进行延伸,收到救助物资后是否及时发放;必要时深入部分村庄,进一步了解救助物资是否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四)核实存储必要性。分级统计救助物资存储数量,结余物资各级乡镇办是否设立专门仓库进行存放;重点关注救助物资的存储地点,存储地点的环境是否影响物资质量;棉衣棉被等季节性救助物资是否错过了发放时间,大量积压。

    (五)核实发放公开性。调阅各级救助物资的发放资料,审核是否坚持公开的原则,是否做到发放对象公开、分配方案公开、发放程序公开;各级民政、残联等部门发放中是否认真履行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的程序,使救助对象掌握发放情况,同时也要保证未得到救助对象的知情权。

    三、审计取证要求

    审计人员按照要求获取的证据材料包括,民政、残联等部门提供本级社会救助情况表和救助物资分配审批表;县乡两级社会救助物资保管台账、困难人员申请材料、救助物资发放原始纪录及统计表等。

    审计取证要求,首先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如对救助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调研时要依照相关权限和程序去进行取证;其次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如对救助物资的存储地点进行取证可以采取拍照等方式并辅以被审计单位的说明等,同时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还要避免冗余。(周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