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选题的思考(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
王静婷(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8日】
字号:【大】 【中】 【小】
    
    理论上,地方审计机关审计选题考虑的因素有如下几项:一是被选择的审计项目预期的效果;二是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规模;三是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管理风险;四是被审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公众关注的程度;五是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地方审计机关审计选题的重点也逐渐向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等热点焦点方面转移,对企业审计的选题安排较少。笔者现就企业审计问题,浅谈几点想法。
    
    一、加强企业审计的必要性
    
    虽然企业审计随着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对象发生了重要变化,国有企业的总体数量大幅度减少,但是这不能成为弱化企业审计的理由。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审计必须强化,理由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依法履职的需要。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是审计机关审计内容的组成部分。
    
    第二,是防控风险的需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企经营者的共同责任。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是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而是涉足如资本、金融、房地产、风险投资等多行业、多领域,对国有资本投资的安全性监督尤为重要,这也对审计机关加强企业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是社会关注的需要。一些国有企业肩负着政府的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些企业使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共项目,社会影响很大,自然应该是审计机关关注的重点。
    
    二、企业审计题材的选择
    
    地方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企业的选择,一方面是法律授权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审计调查等方式,拓展至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
    
    (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审计
    1.确定审计对象。对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国有产权登记的企业进行梳理,哪些可以确定为审计对象,哪些不是,在此基础上将企业进行归类,作为每年安排企业审计计划的依据。
    
    2. 明确审计重点。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审计,首要的是体现在对企业资产负债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还应有区别地明确差异化的审计重点。个人把企业类型分为三类:
    
    (1)经营型企业,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对国有经营型企业,要着重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的收益分配。目前,国有企业收益的分配、收缴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企业的利润分配比较随意,很少有分红,收益的收缴也是采用协商的办法,很难体现国有资本的投资收益。通过审计,使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也体现了国有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份额。二是企业的发展愿景。要关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后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国有资本是否有可持续收益的关键。
    
    (2)管理型企业,是指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只以持股运作方式从事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的企业。对这类企业,要着重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方向的准确性,即投资方向是否符合国家、地方鼓励与扶持的产业定位,是否列入政府布置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二是投资资金的安全性,即要以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保值为前提,特别是对带有风险性的投资企业,要着重关注其内部风险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3)服务型企业,是指肩负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性和惠民性服务的企业。对这类企业,要着重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是否厉行节约提高效能;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以及内部管理的高效性。
    
    (二)专题审计调查
    调查类项目的对象比较广泛,任何所有制类型的企业都可以进行,关键是选择调查的内容。
    
    1.围绕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审计法释义,经政府委托,对各类企业中与财政资金有关的经济活动,国家审计都有权进行调查和监督。围绕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延伸调查被扶持企业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扶持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效果情况。
    
    2.关注政策的落实、实施效果情况。国家在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制定了很多的经济政策,如去年试点的营改增。可以围绕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行调研。
    
    3.关注职工权益。延伸调查企业应该为职工承担的如社会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费用的交纳情况,是否全面、按时、足额交纳,以及在这方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督促企业切实保障职工合法利益,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三、目前企业审计的难点
    
    1. 企业审计盲区比较突出。一方面,对于地方审计机关而言,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等很多大型国企是国家或省属单位,受审计管理体制的限制,往往处于上面来不及审、下面不能审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督盲区,降低了国家审计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容乐观,生存因素导致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一旦民企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必将影响地方政府的正确决策。
    
    2. 企业审计对象严重萎缩。以江苏苏南某地级市为例,随着提升经济效率为目标的国退民进改制工作的推进,市级审计机关监督的企业对象,包括国有工商企业、供销社系统企业和国有控股三资企业在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300多家,下降到了目前不足50家,下降比例在80%以上。
    
    3.企业审计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随着审计工作重点逐步由企业审计向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转移,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的力量已今非昔比。另一方面,由于业务量的大幅减少导致平时缺少练兵,加上知识结构更新较慢,审计人员在企业审计方面的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四、做好企业审计的建议
    
    一是巩固审计对象。要加强与国资、财政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信息定向沟通交流机制,及时掌握国有产权登记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企业审计资料数据库,记录历年来企业被审计有关情况,并对基础资料数据实施动态调整。围绕各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积极策划审计选题,延伸调查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项目完成和建设成效情况开展绩效审计或调查。
    
    二是把握政策方向。围绕政策的调整,结合地方实际及时调整审计选题方向,是更好发挥审计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职能的有效途径。审计机关应时刻掌握国家政策的方向性变化,特别是财税方面的政策变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围绕地方经济转型目标,跟踪政策调整思路,精心选择调查内容,主动开展专项调研,提出对策建议,为地方政府进行经济社会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探索改革思路。审计工作不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地适应宏观改革思路。审计机关没有管理职能,和其他单位没有利益关系,这是审计机关独立性的基础。通过企业审计,不仅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监督,同时也强化了对企业管理部门的再监督。为此,审计机关应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工作内涵,通过审计掌握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掌握规律,提出建议。对地方审计机关而言,当前应积极探索下放审计权限,对省部属企业要主动申请授权审计或将“一条鞭”企业审计项目长期化、制度化。
    
    四是强化业务培训。要落实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交流活动,通过重点专业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中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注重在实战中锻炼审计人员,以审代训加强对年轻同志的锻炼。要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充分发挥正向激励机制的作用,有效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王静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