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财政审计的对策
容华(审计署西安办)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也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揭露问题、评价总体、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财政审计思路,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固树立“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家财政审计”观念,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在健全财经法规、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增收节支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卫士”作用。当前形势下如何整合财政审计资源,改进财政审计方式,提高财政审计层次和质量,是当前积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深化财政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视角,提高层次
    为丰富财政审计的内容,不断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财政审计要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善于把握全局情况、分析整体趋势,要从零散的单个问题中归纳、提炼出总体评价和普遍性问题,深入关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问题,加强对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研究,从制度层面找原因,提建议。结合国情和省情,在政策设计、执行及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和揭示突出问题,要着眼于政府及财税等部门执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性资金使用情况,深入分析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深刻剖析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进一步体现出财政审计的监督性、预警性和建设性作用。
    
    二、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署领导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促进健全财政体系、保障公平正义、发挥政策导向、强化问责机制、提高预算绩效为目标,今年重点围绕推进健全统一完整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和加强财政科学管理,认真抓好财政审计。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审计的环境、客体、目标发生了变化。公共财政活动内容的转变,大大扩展了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财政审计关注的重点不仅限于财政收支、转移支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等常规领域,而且拓展到更具有宏观性、建设性、效能性等方面的问题上来,财政审计的目标不仅是要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而且要关注到民生效益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三、拓宽范围,抓住重点
    受审计资源和观念手段的制约,我国各级财政审计的链条均较短,难以完全深入到财政资金运行的每一环节。财政审计对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中,也往往对审计预算的执行这一“中间”环节比较重视,对预算编制、决算审签这“两端”的关注度还不够。
    
    按照李克强总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审计机关要拓宽审计内涵,促进财政审计的横纵发展。一方面,公共财政的整体性要求财政审计把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等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视野。另一方面,要积极贯彻审计跟进要求,改变过去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紧跟财政资金走向,推行“全程式预算跟踪”,将预算编制、批复、执行、调整、决算、绩效全面纳入审计监督范围,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等不同方式方法,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开展跟踪审计。同时做到审计评价内容的层层推进,从关注“真实、合法性审计”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要结合审计项目,注重从政策执行、资源利用、资金使用效益、行政工作效能等方面做出评价,促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四、提升能力,整合资源
    财政审计对于政策理论水平和研究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能否做好财政审计关键还在人。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建设一支热爱审计监督事业、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懂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精通会计和审计专业队伍。要吸收新鲜血液,不断纯洁、壮大审计监督队伍,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服务。在形成审计人才库的同时,经常性地邀请其他单位及高等院校等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培训,推动财政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通过建立起以综合财政预算为主线、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为主导、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继续推动各级财政审计及各业务部门间工作内容、人员力量、审计成果的联动机制,完善“上审下”、“交叉审”与“同级审”相结合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整体作战,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提高财政审计整体效能。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安排审计项目、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审计实施时间、统一审计报告内容、统一审计处理处罚、统一审计质量控制,这样就可以使财政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容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