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途径
金文(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国有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有效措施,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全心全力,通过不断加强以下八个方面来做深做实这项重要工作。
    
    一、认真做好审前准备
    (一)在实施现场审计前,审计组应当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开展审前调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审计组首先应查阅本机关的档案资料,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历史情况,然后再到企业与高层领导和财务负责人进行沟通,通过交谈了解企业高层对重大经济决策的认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政策和程序,包括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和分工授权方式、内部监督和权责划分等,同时审计组应当收集任期内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及有关审计报告、董事会纪要(或重大办公会议纪要)、工作总结、重要文件(如重大的投资、重组、担保、采购合同等),了解企业近年有哪些重大的投资、资产运作、担保等经济事项,为制订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做好准备。 
    
    (二)根据审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制订审计实施方案。制订的审计实施方案要注意突出重点、上下结合、目标具体。所谓突出重点,就是需要审计的事项要与领导人的重大经济决策密切相关,以及对企业有重大影响;上下结合,就是有些审计事项需要延伸到企业下级单位的,要在方案中明确延伸审计的必审内容;目标具体,就是要明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包括对项目的情况分析、责任划分等。
    
    二、严格规范审计程序
    (一)审计机关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一套规范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对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审计评价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在审计程序上,一要防止随意性,二要做好审前调查,三要重视意见交换。在审计方法上,要做到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查账与座谈相结合、查账与查物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在审计评价上,要做到资料翔实,事实清楚,依据准确,客观公正。审计报告的语言要规范,要注意阅读的对象和使用的部门,做到通俗易懂。
    
    (二)审计项目实施中,审计组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审计组长和主审应对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和监督,并根据审计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审计人员应完成的程序、目标及容易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事项。审计组应重视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质量控制和时效控制,及时做好有关记录,审计组长和主审应注重现场检查与复核工作,对于现场审计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要及时与被审计企业沟通,重要问题应及时向审计机关领导报告。
    
    三、全面把握审计内容
    (一)开展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根据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检查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账实、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判断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合规性,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二)开展资产质量审计。国有企业“新官不理旧账”情况较多,因此必须理清前后任的资产状况,查实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实际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的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新产生的不良资产情况,确认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情况,分析企业任期内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和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
    
    (三)开展经营成果审计。经营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经营成果不实在国有企业中时有发生。因此,要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企业任期内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审核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初至任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财务指标。如果企业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确认任期企业实际业绩利润。
    
    (四)开展重大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决策效果。一是要检查投资决策是否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决策过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及企业内控制度要求,保证科学、民主、正确决策;二是通过对被投资单位延伸调查,检查投资是否安全、投资收益是否真实存在、有无违规经营等问题;三是分析投资效果,重点关注不能达到预期收益和形成投资损失的原因,对由于投资决策及过程未按规定操作导致的投资损失,应分清主、客观原因正确界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五)开展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有关经营、管理等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有无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等行为;是否存在违规炒作股票期货,违规对外出借账户、出借资金等现象。
    
    四、不断改进审计方法
    (一)账册入手。任何审计项目都离不开被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包括就帐查帐,序时查帐,符合性测试、综合性测试,以检查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规,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执行财经法规是否到位。经济责任审计要从财务收支入手,但经济责任审计主体是领导干部个人,因此必须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把审计的重点提升转移到对领导干部整个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经营成果、经济行为、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实施状况、廉洁自律等内容上。
    
    (二)账外调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除按程序听取领导干部任期述职报告,查阅分析会计资料、任期经营计划、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资料,比较任职期初与期末财产、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状况,调阅任职期内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外,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搜集帐外反映、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重大经济问题要和纪检部门配合,采取内查外调形式,一追到底,并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三)注重深度。审计抽查的资金量应占企业总资产的70%以上,纳入审计范围的子企业户数应不低于企业总户数的50%。对会计资料的审计一般采取详查法,弄清帐务处理的来龙去脉,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财产物资、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一般采取抽查法,并要达到一定的抽查面;对重要的机械设备、重大的固定资产要到现场查看;对一些帐面不能完整反映的问题一般采取查询法,向知情人进行调查取证,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组长和主审应及时与有关审计人员进行沟通及协调,对发现的有关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造成的损失或潜在的损失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四)提高效率。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审计,但同时应当覆盖和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人员要善于汇总、利用、对比、查证、分析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各类审计报告、检查资料,以缩短工作时间,加快审计速度。
    
    五、科学运用量化指标
    (一)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评价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相关的经济指标,如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资产运营状况的指标、负债状况及偿债能力的指标等。二是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三是评价企业投资决策及其效果情况指标,如长期投资收益率等。四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如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五是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如能源消耗率、成本降低率、环保相关指标等。六是评价企业执行财经法规的指标,如违规违纪金额、违规违纪比率等。
    
    (二)评价指标在具体运用时应充分考虑指标的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相关性是指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完整、系统、有针对性地反映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满足审计结果使用人全面评价其经济责任的需要。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无论是指标所包含内容还是指标的计算都应力求简单、易于使用,便于审计人员收集、核实基础数据和分析计算。
    
    六、着重分析经济责任
    (一)资产管理责任。任职期间的资产状况对比能够反映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工作责任心。主要分析:接任后对应收账款的清理状况,是否履行了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及时组织清理催收债权资金;接任后有无新增应收款项,是否存在呆死坏账和潜亏因素;预付账款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账外经营问题;库存商品是否真实、有无积压和盘亏;任期内固定资产变化情况及折旧额是否足额计提等。
    
    (二)负债管理责任。任职期间的负债状况对比能够反映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资金管理水平。企业占用其他企业资金开展生产经营,在账面上反映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财务数据,审计人员要客观分析各项债务变化情况,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增减变化,在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和即将资不抵债时及时提出预警。对企业人为调整盈亏而虚拟的负债,要如实反映企业领导者应负的责任。   
    
    (三)经营管理责任。任职期间的损益对比能够反映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经营组织能力。主要应当分析收入是否完成预期目标或上级考核指标,收入是否及时进账,有无虚列成本费用现象。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连动的控制工程,作为领导者不可能对每一个控制点都观察到,所以对有些纯粹是财务人员责任范围内的问题,可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宜作为评价领导者经济责任的依据。
    
    (四)投资决策责任。 任职期间的投资决策是领导者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应当重点分析:基本建设投资及股权投资的申请、批准、投出和管理是否有相应的管理规范;投资项目是否经过规定的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会议讨论,并形成相关的会议纪要;投资项目的管理是否按照相应的规定和程序操作;投资收益是否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标;否存在领导人员违反决策程序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包括拆借资金、短期投融资等)的情况;投资证券、期货、外汇等是否经过主管部门、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共同核准,是否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是否存在领导人员擅自决定重大对外经济担保的事项并造成损失;是否存在重大采购事项未招标或虚假招标造成企业损失。
    
    (五)廉洁守纪责任。企业是否守纪和领导是否廉洁是组织部门考察领导人员个人品德的主要依据。对于存在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如截留收入、挤列成本、管理混乱、长期亏损、大兴基建、分包转包、套取现金的企业,审计人员要格外留意,重点分析是否存在私分国有资产和贪污腐败的线索,一旦查实,对企业应从重处罚,对领导人员个人应及时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七、努力加强队伍建设
    (一)提高学习能力。审计机关应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加强审计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式,追求培训实效。引导审计人员特别是年轻同志刻苦钻研,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把学与用统一起来,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强实际工作本领。
    
    (二)提高实战能力。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新路子、新方法,以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带动整个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查处问题的能手、分析调研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实战能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审计队伍,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提高自律能力。审计人员要始终坚持依法审计,立足本职岗位切实履行好经济责任审计职责;要牢固树立监督和服务并重的意识,牢记廉洁自律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做到客观公正;审计机关要狠抓工作落实,对部署的工作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
    
    八、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要广,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分析也比较深入,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需要花费较大的审计成本。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考虑,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正确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外,还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用审计独立专业的眼光分析提炼问题,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出高层次的建议。审计建议一定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能够结合开展一些吸附性审计调查,为改善企业管理、破除机制弊端、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益服务,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