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突出矛盾和路径选择
杨振宇 (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动力,经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首先阐明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然后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在金融支持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而结合国家的扩大内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宏观战略举措,说明了我国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应该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金融  经济结构调整  路径
    
    
    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随后,银监会对《意见》进行了政策解读。根据银监会的解读,制定和出台《意见》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推动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真正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笔者在认真学习《意见》和银监会政策解读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路径选择,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和内容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推进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在调整和优化需求结构方面,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调整和优化要素结构方面,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在调整区域结构方面,强调增强东部、西部、中部等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二、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动力,经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就要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和优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对资源增量的重新投入,还是对已有资源的重新配置,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也是金融市场本身的一项基本功能。在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过程中,金融政策的调整、金融中介服务的改善,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而会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地区间的分配结构以及资金的存量结构,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结构。
    金融支持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金融通过各种途径的支持,为各产业部门和地区提供发展与调整必需的资金。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行为,金融机构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从而为不同产业、部门与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此外,金融体系还通过信用创造功能,加速资本形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总量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具有资金导向的功能。商业性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有助于资金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转移;政策性金融机制通过区别对待的利率政策,对不同产业、行业和地区进行鼓励或限制,也必然能起到引导资金投向的作用。同时,由于金融中介专门从事信息的收集、处理工作,并对投资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使得金融机构具有单个投资者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和规模效益。保险机构通过风险保障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嫁投资风险,保护投资主体的利益,鼓励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层次提升。
    
    三、我国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突出矛盾
    
    (一)在调整和优化需求结构方面。在外需不振短期内不可逆转、政府大规模投资难以长久持续的状况下,启动国内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显得颇为重要而迫切。目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比重偏低,业务品种创新不够。传统上,住房、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信贷需求是消费金融主体业务。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新型消费业态不断涌现。目前,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居民的消费升级,对新型消费品以及诸如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不足,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创新不够。我国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
    (二)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金融机构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支持新兴产业是自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盈利模式、培育优质客户的重大机遇。有的商业银行对新兴产业信贷指导不具体,业务人员对新兴产业不了解,对新兴产业项目贷款主要看投资主体的背景和实力,而不是看项目前景。许多科技成果因资金问题而无法转化。二是现有金融模式不适应。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且由大型机构主导,便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类直接融资规模较小。三是相关金融工具和手段不足。创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之间的转换通道尚未形成。有关知识产权的质押、评估和交易体系尚不健全,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转让或引资均受影响。风险投资有效退出及运营的机制和渠道还不够通畅。
    (三)在调整和优化区域结构方面。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明显滞后,信贷资金供给不充足。长期以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缘于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信贷权限上收、资金外流严重等因素,信贷服务功能锐减,不少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已退出县域市场。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发挥不充分,对改善农业生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作用乏力。邮储银行信贷业务的初步启动,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一度成为农信社“一支独大”的局面。因农信社实力不强和有限的信贷资源供给,无法满足数量众多的农民和中小企业庞大的信贷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结构调整。
    
    四、我国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一)培育消费金融的新增长极,发展消费金融的新型机构,开发贴近真实需求的多样化消费金融产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对于金融业,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育消费金融的新增长极。金融机构要适应和促进消费升级,在做好传统消费金融业务的同时,加强对新型消费品,以及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推进消费支付方式现代化,完善银行卡消费服务功能,优化使用环境。
    第二,发展消费金融的新型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是一类较为新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凭借自身优势和特点,消费金融公司在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之外起了很好的“拾遗补缺”作用。监管部门要逐步增加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数量,加快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
    第三,监管部门要引导银行业高度关注宏观消费格局的变化,鼓励其在积极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的同时,结合消费热点,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研发力度,通过开发贴近真实需求的多样化消费金融产品,进一步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满足理性消费需求。
    (二)从战略高度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
    第一,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必然要求信贷结构、资本市场融资结构予以配合、互相联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慎重的银行活动,可以增进一国产业。”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的事例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很多。金融系统要着眼长远和全局,掌握新科技知识,把握产业政策,把兴奋点从房地产等领域转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尽力解决其融资瓶颈和其他金融方面的难题。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适当的信贷资金投入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监管部门应当以督促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为抓手,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一是优化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引导银行业注重行业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真正做到在产业方向的选择上有保有压、扶优限劣。二是优化信贷业务的绩效目标,引导银行业将关注重点从信贷规模扩张转移到信贷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三是优化信贷业务的产品结构,引导银行业提高金融供给能力,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的多样化信贷融资需求。四是优化信贷业务的区域结构,引导银行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授信政策。
    第三,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要探索建立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之间的转换机制,让发展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次第转入中小板、主板。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及再融资项目要向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企业倾斜。鼓励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企业债券。商业银行要和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合作,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融资渠道。保险公司可开发信贷损失保险服务,降低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的损失风险。
    (三)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调整优化信贷政策体系,创新拓展融资模式与渠道
    第一,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金融组织体系。构建良好的金融支持基础性环境,在税收、利率、存款准备金、信贷风险损失补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支持城镇化作为新业务的拓展领域。二是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调整优化县城以下传统农村地区的网点布局,增强服务对接能力。三是加大资源投入发挥自身特色战略优势。进一步拓宽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提高合作性金融的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地方股份制银行,加快推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制定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发展战略,通过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实现业务和收益的快速增加。
    第二,调整优化信贷政策体系。商业银行应根据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信贷需求,调整优化现有相关信贷政策。一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尤其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中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出台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二是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层次。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品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产品,大力运用林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信贷新模式促进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支持城镇居民就业创业,灵活运用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扶贫贴息贷款、联保贷款等模式,扶持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有效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满足率。
    第三,创新拓展融资模式与渠道。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优化金融市场融资结构,逐步改变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偏大的金融市场结构。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不能满足其需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既可以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又可以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城镇化基础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能够广泛活跃大量资金,缓解建设资金的不足,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可以支持建设者在短期内收回项目投资,加快资金周转。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支持城镇化发展。(杨振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2013年7月1日
    2、李艳丽.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N].经济日报, 2010年7月19日
    3、评论员文章.金融应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N].金融时报, 2010年12月17日
    4、庞东梅. 实现金融资源合理优化须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N].金融时报, 2013年3月8日
    5、马德伦.加大金融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在“国际金融论坛2010年北京全球年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11日
    6、陈静.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J].金融视点,2011(10)
    7、张启阳.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路径选择[N].金融时报, 2010年10月25日
    8、毛金明.信贷政策在资源型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路径选择[N].金融时报, 2004年10月19日
    9、杨小苹.加快银行业战略转型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金融时报,2011年08月01日
    10、张远军.复杂环境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0(15)
    11、赵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机理与路径选择[J].山东经济,2011(6)
    12、李海波、肖文东.金融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N]. 人民日报,2011年03月31日
    13、梅兴保.金融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12月03日
    14、袁迪.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N].金融时报,2013年04月01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