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突出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重点
田立南 (审计署昆明办)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之一,金融审计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结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运行中潜在风险的总体目标,金融审计在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中,应紧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主线,突出跟踪审计的三个重点内容,即“三点一线”。
    
    一、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主线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一)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三)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健全和社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利率传导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二是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下降和直接融资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银行信贷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反映状况越来越不全面,银行信贷传导作用越来越小。三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资产价格、财富效应的传导作用越来越重要。四是预期和信心的传导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金融审计应当改变单个或局部的对某个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的某类业务进行审计的做法,转而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主线,通过揭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变化,反映妨碍货币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问题和环节,进而反馈到货币政策决策层面,适时调整政策工具,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抓住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三个重点内容
    
    (一)关注金融创新和金融合作对货币政策的冲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和行为变化。近几年的金融审计发现,一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合作,规避监管,给货币政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揭示金融机构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中央银行运用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等中间目标以实现稳定物价等最终目标,都要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来完成。因此,持续保持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经营行为和内部管理的审计,仍然是今后金融审计的重点内容。一是检查其执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二是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情况;三是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四是揭露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检查资本在各行业的合理配置,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应当与货币政策协调发展。我国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资本市场投资与银行储蓄存款的替代关系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资产价格变化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并不大,所以不能以资本市场变化为货币政策目标,而应该以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为目标,适当兼顾资本市场的需要。因此,金融审计要重点关注的是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后,是否将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而非投向虚拟经济。(田立南)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