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审计工作——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霍旋 台战彬 (审计署长春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的全面梳理、总结和发展。该著作完成于1886年,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论式经典著作。读完该著作后,笔者深深感到在国家审计实践中,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才能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1845年,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对费尔巴哈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批评,他第一次提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从而确立了科学实践观。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基础上,总结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由恩格斯在此部著作中全面梳理、总结和发展,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
    在此著作中,恩格斯首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革命改造,阐明了它的合理内核,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并批判地吸取它,不仅将人的认识、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且将人类社会也看作是依次更替、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观念”不再是本原,只是客观的反映,思维同思维着的物质不可分开,物质是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经济关系的变化最终是生产力引起的,是引起社会变化的原因。这些观点不仅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还把辩证法变成唯物辩证法。接着,恩格斯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立场,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原理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存在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恩格斯最后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客观世界不是彼此孤立和一成不变的事物的简单堆积,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的统一体;人的思想作为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不以各种表面偶然性为转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中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具体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重视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同时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同时指出不能把辩证法当做生搬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前进的具体体现,不断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注重顶层设计,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以人为本,从发展是硬道理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思想武器的指导性。
    
    三、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实践也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我国国家审计走过三十年历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动态、历史、发展的原则,立足于中国国情,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这也正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要求。从最初的会计账目审查,维护财经纪律,到财政监督,成为推动民主法治的工具,到发挥国家免疫系统功能,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再到今天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推动国家良治,国家审计理论和实践发展遵从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始终服从国家治理的目标。譬如我国社保审计从前几年的项目少、资金小、审计成果不显著发展到如今成为受社会关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审计项目,正是随着我国近年社保事业迅猛发展而发展的,是立足于实际审计需求而产生的推动国家治理的具体实践。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通过其职能的发挥确保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与国家治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国家治理全局性、整体性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国家审计免疫功能发挥的方向和程度,而其整体功能的形成也离不开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国家审计功能对国家治理具有特殊作用和不可或缺性。而同时国家审计则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目标,是由每个具体项目实践来完成的,如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就是要服务于“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推动国家良治。
    
    四、国家审计实践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是审计中应坚持历史的、发展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开放的、历史的和与时俱进的。做好每个审计项目,就要全面梳理审计事项的发展脉络,每个政策制度出台的背景和法律关系的调整目标及调整方向。事物的发展和政策的出台都是在原有状况的背景下根据不同时期的现实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是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不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过往,就无法了解其现状,就无法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不与时俱进地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就无法提出恰当的、有前瞻性的审计建议。
    二是审计中应坚持实事求是。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有其发生和存在的土壤和根源。审计在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完整、准确,保证审计质量。同时对于实践中出现的法律无明确规定的行为,应结合产生背景、现实影响和未来目标指向做出合理的审计判断。
    三是审计中应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之间都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国家审计同样与国家治理的其他系统、包括其他监督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这就要求一要弄通审计对象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从不同部门获取外部数据进行比对、相似的审计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等多种手段,探索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二要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来完善监督制度,多渠道、多手段共同提升监督水平。(霍旋 台战彬)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