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的难点及对策
公江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预算执行审计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财经秩序、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公认的巨大成果。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纷纷加大了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标准、缺少评价标准体系及部门行业评价专业性强等问题却给审计人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这里,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就当前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围绕解决方法提出几点意见。
    一、当前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的难点
    难点一: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是评价被审计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依据。目前,各职能部门尚未建立针对其职能、行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加之绩效审计的内容、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因人而异,因此造成绩效审计结果成效不明显。同时,由于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有着各自的固有属性和独立性,决定了部门资金的使用主要是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长远效益及难以直接量化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制定合理的绩效审计标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标准的制定科学与否,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就是同一项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衡量标准的难以确定,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难点二:缺乏完整的预算执行绩效指标体系。目前,财政、审计部门尚未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相关信息数据库,导致各地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缺乏可靠的历史和行业资料。大多数地区只是对少数行业、部门、项目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且指标设置较为粗放,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的计分等也缺乏科学的依据,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必然影响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难点三:缺乏专业的绩效审计人才。不同行业、不同项目业务的绩效评价标准应各有不同,而当前各地能全面掌握并能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评价的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项目业务的不熟悉不了解,从而不能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已经成为开展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一大制约因素,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深入推进。
    难点四: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当前,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仅仅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的层面上,而没有很好地与促进完善预算编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衔接,没有很好地与政府绩效考核相衔接。同时,大多数地方虽然制定了评价结果的应用办法,但对于部门预算项目执行的成效、问题及相关责任并没有直接的制度约束,评价结果对于支出分配和支出项目管理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这不仅使预算绩效审计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解决当前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难的对策
    一是构建科学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体系的确定是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关键工作。因此,各地财政部门围绕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构建和完善相关的预算执行评价体系。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一系列能够评价整体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指标和标准。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以被审计单位为基础,设计出一系列整体性的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审计结论、提交审计报告;二是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层次指标,从下往上逐级汇总、综合评价,最终得出整体的评价意见。多年来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表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依赖于长期的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操作规范,以指导绩效审计实践,规范审计行为和确保审计质量。
    二是加强专业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绩效审计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队伍建设得好不好。针对当前绩效审计队伍人才缺失的现状,要切实把绩效审计队伍建设作为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多方力量,集中业务骨干充实审计绩效评价队伍;要完善业务培训制度,通过组织培训、学习考察、工作调研、业务交流等形式,对预算部门和相关人员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增强其对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专业性强的项目,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和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加入,以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审计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预算执行绩效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建立绩效监督审计机制,加强对部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审计、督促检查,客观反映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和财政支出绩效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通报,督促部门整改。要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制度,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对各部门支出的激励和监督,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透明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绩效问责机制,本着“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未能达到绩效管理目标或规定标准的各级预算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形成预算绩效评价强大的威慑力,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公江艳)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