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王蓓(审计署长沙办)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4日】
字号:【大】 【中】 【小】
    人力资源是审计现场最基本、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资源,是影响审计目标实现的决定因素。因为审计人员是审计现场实施的主体,一切审计活动都要靠审计人员去执行和实现。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尤为重要。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处于审计现场管理的最基础层次,是指在对审计目标的总体把握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审计现场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和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组成员的能力,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团队性、临时性、阶段性等特性。借鉴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笔者认为,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包括审计项目人员规划和组织、审计现场人力资源配置、审计组团队建设等三大部分。
    
    一、审计项目人员规划和组织
    
    审计项目的人员规划和组织是指在全面分析和评估审计项目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间等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对审计项目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最终确定并获取完成审计项目所需的人员,组建审计组的过程。
    
    (一)根据对审计目标、任务和特点的分析以及审计项目的时间要求确定审计项目所需人员类型和数量。
    
    包括预测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所需的工作量,预测所需审计人员的数量(所需审计人员=审计工作量/审计时间),确定所需人员的专业、技能、特长等以及各种类型人员的数量等。
    
    (二)确定审计组组长。
    
    审计组组长在团队中充当着指挥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对审计工作负全面责任,审计组组长一般由审计机关确定,具体方式有上级指定、公开选拔等。审计组组长应具备计划、组织、判断、控制、协调、沟通等较深厚的审计项目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审计经验。
    
    (三)确定审计组成员的来源。
    
    包括确定参与审计的单位或部门,确定是否聘请外部人员参加审计等。涉及到多个单位、部门参与的大型审计项目可设立一个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每个参与单位或部门指派一名行政领导组成,它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单位、部门的人员以及各单位、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要与各单位、部门充分沟通,明确用人需求意向。因审计项目的专业需要,可以聘请审计、工程、造价、评估、环保、司法等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源渠道包括地方审计机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及有关单位的人员。由审计组组长提出外聘人员计划,并详细说明聘请原因、人员(含数量、专业、来源等)、时间等,报审计机关审核批准。
    
    (四)挑选审计组成员,优化人员组合。
    
    审计组成员应当具遵守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具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等。同时要根据审计目标将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探索人力资源组合的最佳模式和最好方法,使每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审计组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人员构成的多层次,确保审计组在整体上具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职业胜任能力。
    
    二、审计现场人力资源配置
    
    审计现场人力资源配置也可以看作战场上的“排兵布阵”,是指将所获取的人力资源安置在审计现场相应的位置上开展工作,其主要工作是确定、分配审计现场的角色和职责。

    (一)按层次明确审计组主要职务。

    第一层次为审计组,主要职务包括审计组组长和审计项目主审。审计组组长职责,除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编制或者审定审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组织编制并审核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专题报告、审计信息;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外,在审计现场管理中还应包括:确保有适当的管理程序来调节和控制审计成本、时间和质量;确保有程序来发现和解决那些影响质量、时间和成本的问题;确保有程序来处理任何必要的变动;确保在审计组内部、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组和审计机关及其上级部门之间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对审计组的廉政工作负责等。审计项目主审的职责,是根据审计分工和审计组组长的委托,起草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查证;协助组织实施审计;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组织审计项目归档工作;完成审计组组长委托的其他工作等。
    第二层次为根据审计内容或者地域、单位不同分成的各审计小组,主要职务是审计小组组长。审计组组长将审计人员进行分组,各审计小组组长由审计组组长确定,各小组长对审计组组长负责,审计小组组长的职责是直接领导各自小组成员开展工作,执行审计组组长授权的各自小组的现场审计管理工作。
    第三层次为各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事项的不同,各审计人员拥有明确的分工范围,对各审计小组长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是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完成分配的其他工作等。需要强调的是,外聘人员作为审计组成员统一参与审计项目,服从审计组组长统一指挥,应遵循国家审计规范,保持职业操守,执行审计纪律,保守工作秘密,维护国家审计机关形象,并对其工作结果和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及时移交全部资料。

    (二)明确审计组成员的任务与职责。

    通过对审计工作进行分解,分解为各个具体的审计任务(或称审计事项),对各项任务分配人员并落实相应责任,形成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表、审计任务描述表、审计任务列表和工作责任分配表等。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完成的工作都得到了分解;要尽量避免工作任务重复交叉;要确保分解后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实施;要根据每一位审计人员的能力,确保工作量分配较为均衡;要明确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其参与的审计任务中的地位和职责;要确保每一位审计人员清楚其负责的审计任务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要求;要根据每个审计任务的要求,在分配时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做到量才使用。

    (三)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

    进行审计现场的进度安排,制定落实到人的审计现场进度计划表,以保证每项具体的审计任务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确保每一位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现场期间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即要避免审计人员“无事可做”的情况发生,又要避免工作量过于堆积的问题产生。

    (四)动态调整审计人员。

    由于审计业务的灵活性,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审计重点的调整或者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地进行人员的调整。对于审计实施方案中没有考虑的新出现的重点事项要能够迅速集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个体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对于不再作为重点审计的事项要能够把审计人员及时分配到其他岗位中。人员的调整变更需要审计组组长审批。审计组组长及审计小组组长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人员调整对审计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审计组团队建设
    
    审计组团队建设是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审计现场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审计组组长的主要责任之一。审计组组建之后,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有效地发挥每个参与审计项目人员作用的过程。如何将这些人整合在一起,创建成为一个高效、和谐、平衡的团队,围绕审计目标共同努力顺利开展工作,是审计现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要以打造学习型团队、培养团队文化氛围为手段,充分发挥个人和审计组的协同效应,约束和激励项目成员,减少内耗型冲突,保持团队成员的工作激情,引导团队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和改进个人和审计组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审计目标。

    (一)建立学习型团队,注重团队成员的培训开发。

    审计现场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必要性。审计面对的被审计单位类型众多、业务种类繁多,审计人员需掌握丰富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因此审计项目团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学习和培训是提高项目团队能力的重要活动。审计组应按照学习型团队的要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学习和培训,开发团队成员潜能。

    (二)消除阻碍团队整合的因素。

    在任何项目环境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项目团队的整合。审计组组长必须尽早采取措施,分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问题有:不明确的任务;不明确的责任;不明确的个人业绩度量标准;不明确的总体项目目标;不明确的沟通渠道;不明确的权利渠道;不公平的工作分配;不充分的项目指导和领导;与项目不相关的个人目标;缺乏团队精神;成员之间的不信任;权力斗争和冲突等等。

    (三)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先进的团队文化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审计氛围,能够促使审计组形成一种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一种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和一种好学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建立和加强团队文化:让审计组成员定期了解审计项目的状况,并组织审计组成员对审计项目状况进行集体评估;在审计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观点、问题、机遇和利益的共享,培养审计组成员归属感;营造勇于负责、承担责任的文化氛围;加强沟通,鼓励观点的坦率表达,加深审计组成员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掌握团队成员的思想脉搏;树立模范,尊重团队成员的专业和工作方式;为审计组成员举行有益于身心舒畅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党团组织活动,缓解工作压力,活跃团队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等。

    (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

    绩效考评与激励是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绩效考评是通过对团队成员工作绩效的考察与评价,去反映团队成员的实际能力和业绩以及对工作职位的适应度。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通过某种方式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人员绩效考评。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团队成员履行其职责的程度进行审查和评定,从而确定工作业绩的过程。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主要由审计机关职能部门在审计项目结束之后进行,但应将审计机关的绩效考评工作与审计现场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审计现场管理的需要。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可围绕工作量、工作效果、工作成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控制五个方面来评价审计人员的业绩。
    除了上述考评内容外,还可对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协作能力、审计纪律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设置指标进行考核。由于审计业务内容繁杂、覆盖面大,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业绩计量和考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致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善和较为固定、长效的业绩评价机制,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同时,对于外聘人员,审计组也应在项目结束后对其工作量、工作效果、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审计机关备案,建立外聘专家信息资料库,以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聘专家后备库。后续审计项目需要聘请专家时,优先从专家后备库中选聘。
    二是构建激励机制。项目的激励则是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团队成员的需要予以满足或限制,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行为动机和潜能,为实现项目的目标服务。激励的目的是保持团队成员对项目的忠诚度、积极参与热情、激发其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协作力。科学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审计人员的内在动力,提升审计组的整体效能,是造就良好用人环境的必要条件。项目团队的激励应视项目任务的特点来设计,激励的方式与手段有:物质奖励与荣誉奖励、参与激励与制度激励、目标奖励与环境激励、榜样激励与感情激励;等等。科学的奖励激励机制,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加强人文关怀,尊重审计干部的人格,既要建立一种充分授权、充分激励、鼓励创新的工作环境,又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环境,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王蓓)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