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
王秀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审计作为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系统工程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宏观调控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审计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审计成果实际上就是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写照。审计机关通过经常的、大量的、具体的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能够揭露并制止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并且能够通过对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弊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制定的不当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使用不当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做为制定和修改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在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措施过程中,应发挥审计监督的参谋助手作用。

    2.维护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和实施,并通过货币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及有关措施来实现。审计机关可以发现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不力和经济杠杆使用不当的问题,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法规落实到位,促使微观经济活动按照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良好有序地运行,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与总量平衡。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审计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调控作用。审计机关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常规审计,对一些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法律规定的投资项目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大型的停缓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控制。此外,审计机关通过对企业、事业等单位微观经济运行中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对微观经济组织的活动进行调控。

    3.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国家审计在保证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审计通过履行监督职能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改进的意见,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起保驾护航作用。现阶段,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消耗大、负担重、成本高、效率低,已成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的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转变微观经济入手,实现宏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应该注意的是,审计机关不仅要在经常性审计中促进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到位与落实,还要注意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对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起到预测预警作用。国家审计的对象涵括国民经济的职能机构和企业实体, 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掌握它们的财务收支、经营运作、资产管理及使用等不同层面情况, 客观分析经济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决策实施效果, 对其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对经济行为所暴露的问题在即将产生不良后果之前给予及时的预警, 从而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 提出预案。这样, 宏观调控接受到预测、预警信号, 及时对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对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合理预期, 制定并采取具体的对策, 防止局部性的或苗头性的问题转变为全局性问题, 规避国民经济受到不良的影响, 化解经济风险或者使其降低到最低程度。

    5.对宏观调控决策管理部门与具体执行部门起到纽带桥梁作用。宏观调控决策管理部门与具体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履行宏观调控措施的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往往缺乏直接、及时、有效沟通, 使宏观调控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高不可及的感觉,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调控的领导者和调控的实施者之间形成了真空地带。解决上述局面的方法就是在两者间加入桥梁纽带, 从国家审计被赋予的职能、法律地位来看, 它完全能够做到把宏观调控决策管理部门的意图。

    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调整完善。针对目前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时面临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加强审计创新,开展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益审计,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以促进政府审计进一步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王秀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