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实现途径
郭晋红(审计署太原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6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 本文从对国家治理的纵向和横向研究出发,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和作用,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总结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更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审计在更高层面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以及在创新方向和发展思路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审计  国家治理  免疫系统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一)国家治理的内涵和外延。
    国家治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指国家通过特定的手段和途径调节社会各阶层行为的机制或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对经济社会所进行的管理工作。治理包含有管理和统治两方面的含义,治理的过程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决策、具体执行以及检查监督,与管理相比,治理的内涵更为丰富、范围更为宽广。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原理认为,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它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而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假设抛开阶级而言,仅从管理的角度看,国家治理就是一个非政治化的管理过程。因此,国家治理也应具有二重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管理、统治是它的自然属性,但它总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一切管理和统治行为总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这就是它的社会属性。具体到我国,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从审计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时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当财产所有者把他的财产交给他人代为管理或经营,在客观上就有防弊查错的需要,便委派或委托他人进行审查和评价,这就产生了审计。因此,审计最基础、最原始的职能或属性就是一种对经济行为的监督。从中外经济史中也不难发现,我国历朝历代、当今世界各国都有具备审计特征的经济监督机构,这说明经济监督这一基础属性是被古今中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认可、所接受的。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也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国家治理实际上是政府接受统治阶级的委托,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但国家审计却是对这些手段的监督与制衡,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规范和约束国家权力,将国家权力的随意扩张约束起来,既保证国家权力不能随意而为,又保证国家权力适时而为、廉洁高效。当然,国家审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遵循自身的内在规律不断演进,其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都随着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的转变而转变。
    (三)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审计同样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事实上是接受人民的委托治理国家,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认可。国家审计要关注一切受托经营者的责任,促使这些受托经营者在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时刻不忘对人民承诺的责任。国家审计在国家的运行机制中是一个约束权力、监督经济责任的“免疫系统”。
    审计的地位与宪法赋予的职权紧密相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研究审计地位不能离开宪法赋予审计的职权这一基本规定。1982 年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务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并且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是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在法律上的不同之处。
    国家审计的重要地位还在于它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由于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我国还不可避免地会滋生出一些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风和经济犯罪案件,而近30年来的审计实践,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审计在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审计只会进一步加强而不会削弱,审计的地位将更加强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计的地位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人为安排的,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一味拔高,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审计才能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目标。
    (四)审计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国家是一个巨型的运行系统,包括审计在内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地位和功能,每个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它们在系统中的地位是并列平行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只能监督和反映整个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各个监督部门之间必须是分工协作、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它们必须和谐地运行才能正常运转,单纯地强调某个部门的作用都是不现实的,甚至会产生逆向效果。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起广泛的横向联系,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
    在实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担负起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控制的职责,审计承担的是监督控制职责,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进行监督的部门,它地位超脱,客观公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审计的功能主要是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并将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反馈给决策系统,推动决策系统及时修正决策。换言之,审计要保证决策执行过程中不偏离目标,如果偏离就要不断地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还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验证决策本身的效益性。
    从上述审计的作用来看,审计监督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宏观与微观诸多部门,涉及经济活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它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督控制系统,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对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审计的性质职能与其他部门也不同,审计是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部门,也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监督的部门。由于监督的全面性,能够取得各方面的材料,便于综合总揽全局从宏观和整体上看问题,从而发现一些薄弱环节,将这些信息传递反馈到有关部门能够引导或促进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审计并不排斥各部门的职能,也不是对其他部门监督的重复,它不但不削弱各部门的业务和作用,而是对整个经济监督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最终促进监督体系更加正确地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各级党委、政府希望审计工作在推动制度创新、机制转变、政令畅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客观上要求审计必须更加紧密地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公众希望审计敢于揭露违法违规事实,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及时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客观上要求审计必须狠抓质量,提升水平,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即使是审计对象对审计的要求也在提高,希望审计公平、公正和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被审计单位更好发展,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在关注真实、合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效益情况,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促进科学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一)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
    这些年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办法和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得到认真贯彻落实,是关系改革发展成败与否的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方面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有的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政策,有的打政策擦边球,有的自立章法违背政策的精神实质,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地加以解决,就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治理的顺利运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政令畅通,国家审计通过经常性地检查监督,可以及时掌握、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验证鉴别和筛选,以判明经济信息的可靠程度,最终为宏观决策、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从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看,审计机关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党和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主动进行监督,不断加强对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完善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问题、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的审计,及时发现和反映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严格依法进行纠正和处理,强化问责和责任追究机制,排除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利益干扰,促进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二)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近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反腐倡廉形势也依然严峻,一些岗位腐败案件多发,一些领域违法违纪问题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屡禁不止,如决策失误、违法乱纪、损失浪费、会计信息不真实等,违法违规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也更加隐蔽和高智能化,查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这些情况仅仅是表象,实际上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尤其是危害性巨大的集体性腐败问题。从2010年情况看,审计通过上缴财政、减少浪费等促进增收节支2099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344亿元;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3092件,有2541人(次)受到处理,其中查出领导干部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49亿元,82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465名相关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因此,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仍然是国家审计的工作重点。需要明确的是,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是审计的目的,而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或者一种方式,要通过查处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揭示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刘家义审计长也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审计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揭示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开展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促进完善体制制度、深化改革,促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才是审计工作最大的成果,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和调查72万多个单位,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新情况,深入分析原因,并从制度、体制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和依据,为推动政策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维护经济安全,保障国家根本利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复杂化的日益加深,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当前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总体呈现出综合交织、结构繁杂的态势,既涉及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也涉及具体产业、企业等微观经济;既有呈现出严重后果的问题,也有尚未暴露的潜在风险;既有整体问题,也有局部问题。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 注重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自觉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从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揭示和反映事关全局的、整体的、战略性问题和关系到国家重大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经济风险,从制度体制上深入剖析原因,向决策部门反馈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促进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有关部门强化管理和监督,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的根本利益。(郭晋红)

    参考文献
    [ 1 ]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求是》,2009年第10期;
    [ 2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年第3期;
    [ 3 ] 李金华主编:《中国审计史》
    [ 4 ]崔孟修:《审计免疫系统论:审计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审计研究简报》,2008年第16期;
    [ 5 ]张可新:《政府审计应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理性思考》,《中国审计》,2009第8期;
    [ 6 ] 潘学模:《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几点思考》,中华会计网校,2009年10月28日;
    [ 7 ]赵彦锋:《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 8 ]李海云:《议如何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 9 ]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 10 ]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与作用路径》,《审计研究》,2008年第5期;
    [ 11 ]陈英姿:《以安全性为主要目标 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专题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9年第4期;
    [ 12 ]王世谊、刘颖:《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审计研究》,2009年第4期;
    [ 13 ]上海审计科研所:《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研讨会综述》,上海审计网,2009年2月5日;
    [ 14 ] 胡汉崎:《试论“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中国审计新闻网,2009年5月12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