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审计如何在促进实现国家良治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张世鹏(审计署郑州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刘家义审计长近期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式。国家治理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在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内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国家审计正是处于监督控制系统中,它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
    企业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署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企业审计人员的努力拼搏,在促进企业领导人员依法履责、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加强审计理论、审计实务以及审计能力创新,以更好适应新形势,使企业审计在促进实现国家良治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企业审计必须坚持“强化管理、推进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审计思路,注重打造一支优秀队伍、突出五项审计重点、实现一个技术突破。
    一、以人为本,打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审计队伍
    队伍建设是审计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企业审计工作要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业绩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作风为基础,以制度作保障,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人才,不断发挥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审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是以能力水平为基础,构建企业审计人才库。在全国企业审计机构范围内,以能力水平为基础,构建企业审计人才库,加强交流,并拓展企业审计实务导师制的范围,实现梯队式发展,建立统一选拔、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有效使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强化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实战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企业审计人才队伍。同时探索完善长效激励机制,以事业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企业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审计任务量相比,企业审计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审计人员大部分忙于审计项目,审计培训较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当增加企业审计培训计划,通过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加大对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鼓励审计干部参加相关职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各级企业审计干部的项目谋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线索突破能力、分析复核能力、信息撰写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是以实践锻炼为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动手能力。把审计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跑道,在项目安排中,给更多企业审计人员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选拔更多的优秀企业审计人员担任各类审计项目组长、主审或审计小组负责人,使审计干部在实战中不断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实现从实践体会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尝试抽调部分青年骨干到企业参加实务工作,以培养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内部管理和财务核算的业务熟手。
    四是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企业审计氛围。作风建设是切实履行审计职责的核心所在,必须把握好企业审计的发展方向,围绕“实、高、新、严、细”的要求,抓实作风建设。通过正确引导干部思想导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通过树立干部事业导向,有效调动干部主动性,营造“规范有序、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企业审计风气,和干事业、抓落实、促发展的企业审计氛围,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需求的高素质企业审计干部队伍。
    二、围绕中心,突出五方面的审计重点
    近些年,中央企业的发展呈现规模化、快速化和多样化,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并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央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企业之间存在无序竞争、企业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走出去”战略贯彻不顺,以及企业与各级政府之间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然突出,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企业审计要在实现国家良治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必须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审计,做好“宏观高度”和“微观深度”两方面的工作,在宏观层面促进健全制度完善体制,保障各项宏观治理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微观层面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运营为目标,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具体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是实现国家良治的关键环节,也是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监督控制系统功能的重要方面。中央企业是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载体,企业审计要围绕中心,紧跟中央政策导向,监督和检查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情况,了解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时效和高度,为政府决策和完善治理提供真实的信息和依据;
    二是促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企业内部管理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某些中央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直接构成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如铁路运营企业的运价管理、石油石化企业的定价机制、石油储备管理等,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审计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做好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三是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近些年企业审计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中央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不顺、利益诉求不同所产生的,如乱收费、乱摊派问题,企业重复建设、粗放式发展、未批先建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地方政府谋求局部利益、片面GDP导向等相关,审计中致力于理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外部制度,促进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是国家治理朝着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是推动落实权力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企业审计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权力和责任两个关键点,以权力行使为主线,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企业审计要在实现国家良治中有所贡献,需要进一步推动完善权力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让权力制衡和承担责任成为完善治理的起点,加强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逐步明确政府、企业、有关领导人员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和责任边界,推动国家治理的责任法制化。
    五是坚持审计整改与审计查证并重。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建章立制、避免屡查屡犯,从内源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治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须将审计整改与审计查证工作两手并重,根据查出的问题,促进企业从资金管理、工程管理、重大经济决策机制等多个层面整改并建章立制,并将其贯穿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三、创新模式,实现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突破
    当前审计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审计未来的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是数字化。企业审计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加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全体企业审计人员认真总结企业信息化审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积极探索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逐步形成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统一采集、集中分析、确定重点、分项核查、综合评价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模式。
    企业审计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对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积极进行了中央企业审计数据库建设,开展了企业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研究和信息系统审计试点工作。目前,中央企业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已经引发,结合中央企业计算机审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大型企业集团总体分析方法、销售业务审计方法、采购业务审计方法、生产业务审计方法等10类计算机审计方法。
    企业数据库信息工作也已经初具规模,企业审计需要探索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该资源,加大计算机审计的力度和深度,拓展计算机审计的应用范围,加强数据分析,突出审计重点,逐步通过行业性分析扩展到中央企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积极探索统一组织项目、联网跟踪审计等审计组织方式,以创新推动企业审计实现新发展。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促进实现国家良治,这是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一次清晰定位,是不断总结和深化国家审计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国家审计理论的结晶。企业审计要在此背景下,实现创新和发展,必须找准定位,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的任务和目标开展工作,在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张世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