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艺术性
郭常军(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对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随着审计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产生了审计文化。同其它任何文化一样,审计文化也有艺术性,尤其是具有独立性、原则性和强制性等刚性特点的国家审计行为文化,更是具备了值得人们去欣赏、品味和赞美的艺术性。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行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独立监督、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和廉洁自律等四个方面。审计机关在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风格、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审计署依据审计法等相关法规和制度,确定了“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提出了“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制定了“八不准”的审计廉政纪律,有效地推动了良好的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从现代经济社会角度讲,国家审计的主要职责是对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刘家义审计长近期在《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一文中更是深刻阐明,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众所周知,人们的行为取决于其内在的思想和精神,审计精神文化对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行为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审计机关通过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依靠法律赋予的独立监督职责,以审计监督权限制和约束其它权力的滥用,因此,必然注定国家审计行为文化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历史起点上。
    近年来,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广大审计干部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有力地维护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了社会公平。审计机关也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审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和社会大众的理解与认可,反过来,又推动了审计事业和审计文化的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明,美的和具有艺术性的事物常常会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和欣赏。人们对于自然界中的“沙尘暴”或“风暴”等,通常的感觉是躲避、厌烦和不喜欢。然而,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却冠以“审计风暴”来赞喻,并且,普遍以一种欢迎、褒扬和喜悦的心态来对待与热议。可以说,是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独特的魅力、美感和艺术性征服并感染了社会公众,也使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与欣赏乃至期盼更多的“审计风暴”。
    “独立性”是审计行为文化中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基石。《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由于国家审计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依法审计”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行为文化具有天然的批判艺术性。审计机关在依法履行独立监督活动过程中,切实履行了两个方面的行为。一是要求自身的工作内容与程序合法,即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一切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力求避免随意性,更不允许以权谋私,徇情枉法。二是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要守法。近年来,审计机关一直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履行监督职能,准确判断是非,坚持把求真务实渗透到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对违法行为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建设性作用。
    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艺术性源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公开性。从某种程度来看,审计文化能够将审计机关的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人员的精神、心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审计人员常常自觉地将内在的审计价值观作为核心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指南,在审计工作中,始终严谨细致,兢兢业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为人正直,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等等。这些行为模式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审计人员的思想深处,渗透到审计人员的血液里。良好的审计文化使广大审计干部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可以说,审计人员的自觉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大程度上来自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事业和奋斗目标的自觉追求。
    另外,审计机关近年来加大了审计结果对外公布的力度,增强了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促使被审计对象有效进行整改,克服了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手段不足的固有缺陷,体现了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审计机关通过建立公开公告制度,增加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避免“屡查屡犯”现象重复发生,从推动社会民主法治进程和推进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客观上起到了共赢的作用。
    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精髓在于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与创新。国家审计的本质是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探求相关事项或活动的确定性,即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充分的证据,以法定标准为依据,运用正确的逻辑进行判断和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既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受他人的干扰和左右,由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独立调查、评价和判断。由于审计业务的核心是与审计对象打交道,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就必须面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单位形形色色的人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此,审计工作必须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和创新方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与能力,使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组织实施审计工作。良好的审计行为可以确保事半功倍并有效完成任务,不良的工作习惯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进展。例如,审计中很容易遇到的一个取证难问题,令有些审计人员无从下手,进展缓慢,陷入困境,但更多的审计人员会及时调整思路,开拓创新,快速突破。
    “清正廉洁”是审计机关追求的永恒主题和行为准则,构建了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最健康、最纯洁的艺术性。审计机关自成立至今,始终要求审计人员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审计署最初施行“八不准”廉政纪律的时候,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纷纷怀疑乃至嘲笑,“难道他们不食人间烟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执着与坚持,人们渐渐普遍接受、认可并赞许这种行为。廉政纪律的有效贯彻,客观上提升了审计行为文化的崇高性和艺术性。
    黑格尔说过,艺术美的发展动力不在外部,而在于事物本身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艺术美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克服感性与理性矛盾并使其得到统一的过程,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今天,国家审计机关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下,在社会舆论的褒扬与赞美声中,也要勇于正视存在的缺点,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通过审计署网站等新闻媒体,大力弘扬、表彰、宣传审计人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国家审计行为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国家审计文化的良性发展。(郭常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