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定位的分析
韩用明(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今年7月份,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国家政治制度、国家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审计长的论述,高屋建瓴、精辟深刻。这种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论题,为审计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分析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以及国家审计的本质问题,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从社会演进和发展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和组织内生性;对国家审计制度的本质,及其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系统”功能也进行了新的诠释。
    一、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自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对国家治理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治理大系统本身是一个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自组织现象中的重要概念,耗散结构与非耗散结构有本质的区别: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它的存在和维持不依赖于外界,其系统熵最大;而耗散结构是个“活”的结构,它只有在有序条件下依赖于外界才能形成和维持。耗散结构是系统演化的基础,产生的条件有:一是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作用;二是系统远离平衡态(平衡态就是无序状态,远离平衡态就是有序状态);三是系统是开放的;四是系统内部存在熵减机制(熵减机制就是保持有序状态的机制)等。国家治理大系统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二)国家治理的实质就是一个增加负熵的过程。根据熵增原理,任何社会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国家治理上层建筑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伴随有效能量的逐步减少、无效能量逐渐增加,从而使国家治理大系统逐渐向无效、无序和混乱的方向运行。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吸收外来能量,国家治理大系统必然会走向崩溃而陷于混乱状态。国家治理组织不断地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将诸如新理念、新技术、新人才等有利于增强负熵的若干因素引入系统,进行组织再造和创新,让国家治理系统有序度的增加大于无序度的增加,系统负熵增加大于正熵增加,进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三)动态开放性是国家治理大系统具备自组织能力的前提。对于现代国家治理来讲,一方面需要从社会输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人才;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信息,将输入的要素变换成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向社会输出,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一旦停下来,内部所有秩序或结构都将会瓦解,国家治理系统将解体和死亡。例如,审计部门在依法审计监督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资料、现场和项目的分析,感知经济社会中各种风险,并及时、客观、公正地将信息反馈给执行系统和决策系统,这个过程就是国家治理组织和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正是这些过程,使得国家治理组织保持有序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
    (四)上层建筑之间的协同是国家治理自组织固有的能力。协同作用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是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国家组织要达到自组织状态,就必须保持国家上层建筑之间的协同。首先,进行和谐建设,构筑国家治理组织之间的共同愿景。其次,构建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国家机关组织形态,即就是要建设学习型国家机关。再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审计机关作为一个专职的监督机构,几乎与所有的国家机构发生直接关系,与他们共享信息、交换资源,具有独立、专门、公正、客观和权威等特性,其信息固有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各机构学习和自我修正的信息来源之一,在保持国家机构协同任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自组织性中的主要作用
    国家审计是依据国家法律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重要方式,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维护民生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保持动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熵减机制之一,在这个大系统中起到揭露、抵御、改进和预防功能的“免疫”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审计固有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国家治理系统远离平衡态、保持开放性的重要保障机制。国家治理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而耗散结构内部不断产生熵,就要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使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的人、财、物、结构、权力等远离平衡态(即处于有序状态),实现国家“良治”。这需要设置专门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制约,以人民赋予的权力保护人民的利益,防止权力异化和滥用。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促进规范权力的配置和运行,维护法治(即维护有序状态)。因此,我们说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组织远离平衡态、保持开放性的“内生”组织,其固有的“免疫”功能是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
    (二)审计结果公开对国家治理的非线性机制作用。根据自组织理论,当来源于国家治理组织内部或外部的随机事件(例如:发生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事件,国家颁布了一项新的法律、法规,出现新的思潮等)发生时,可利用系统非线性机制对该事件进行筛选,放大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随机事件,并在国家治理系统内部产生相应的涨落。本文认为,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就可以起到非线性机制的作用。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可以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大,进而产生改变国家治理系统原有状态的力量,一旦该力量超过维持原有状态的控制力,系统就会出现巨涨落,一旦这些巨涨落超过了临界状态,国家治理系统就会出现结构性跳跃,即发生演进、进化和发展。如: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滥用权力行为,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得出的结论等都是随机事件,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筛选,就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熵减机制作用。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内部存在熵减机制,对国家治理而言,国家审计制度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熵减机制之一。审计机关通过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国家治理的熵减机制中主要扮演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角色:一是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克服国家权力体系的熵增运动,促进规范权力的配置和运行。二是为国家治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促进国家治理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从而使国家和社会朝着熵减方向运行。三是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防止各种细微的随机事件被放大而酿成大的危机,通过审计的过滤机制筛选具有较大熵增作用的随机事件,放大具有熵减作用的随机事件,从而维护国家安全。四是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滥用权力的行为,使国家始终处于法治的有序状态。五是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降低体制、机制、制度等层面的熵,促进国家治理创新。六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结果信息共享度”,推动落实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结论
    本文根据自组织理论基本原理,对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关系作了一点浅短的分析。本文认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内生组织,是国家治理系统保持动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的熵减机制之一。为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在审计实践中,需要建立国家治理的审计需求导向机制,要大力推行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建立审计部门的风险预警发布制度,要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下,推进财政管理、政府投资、资源环境、民生资金、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六大审计一体化”建设,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审计责任追究;此外,还要善于运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利用涨落产生“鲶鱼效应”,使有利目标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要避免各种失误带来的“蝴蝶效应”而产生不利的巨涨落。(韩用明)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