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融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张汇(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金融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安全的形势,论述了金融审计建设性作用的体现方式,并提出实现金融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金融审计  建设性  金融安全  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命脉,经济越发展,金融越重要,因而金融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的金融核心问题开展工作,始终将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在促进银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防范风险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体现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可见,金融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关键在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上。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认清形势变化,预见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一、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显现。
    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工作更加复杂,金融风险控制的难度更大,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破坏金融系统和金融秩序,也造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此次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不大,但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政府为了缓解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信贷飙升。200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就达7万亿,部分贷款投入了效益不高的政府项目,甚至进入股市和楼市,两年过去了,这些贷款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逐渐浮现,严重威胁我国金融安全。
    (二)人民币升值引动国外游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2011年8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883元,人民币汇率再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在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通道,人民币将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以赚取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双重利差为目的的国际游资大举进入,投资于炒作性很强的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将物价带高,产生流动性过剩、房地产泡沫化、通货膨胀等现象。这些都将给我国处于转轨阶段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加速我国的资产泡沫化,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金融监管存在漏洞。
    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采取“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机制,该机制加强了监管专业化,在分业经营条件下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更加有效地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但是,近几年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开放加快,其存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一行三会”各自为战,职责不清、协调效率低,并造成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特别是在我国的金融体制结构不均衡,金融系统内部约束机制还不完善的环境下,金融监管在沟通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难以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
    (四)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移。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扶摇直上,信用风险日渐扩大。2011年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10.7万亿,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万亿。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因此在地方政府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之时必然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造成财政风险向金融机构转移,累积为金融风险,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可见,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移,成为我国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健康发展的极大隐患。
    二、在维护金融安全中凸显金融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发挥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演进,社会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时,应在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损益真实性、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运营管理安全性、风险规避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情况及经济政策变化,反映金融机构在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决策部署中存在的问题。从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揭示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经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制度、管理上分析原因,提出完善法律及法规、强化金融监管及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审计建议。
    (二)发挥打击金融犯罪的作用。
    金融审计应从金融机构的审计入手,对影响和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和解剖,通过对金融领域大案要案线索的揭露,有力地打击金融犯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较好地发挥警示作用。针对金融领域洗钱、地下钱庄、POS套现、操纵股市及内幕交易等新型金融犯罪,应坚持从制度上予以严厉惩罚。对于热钱流入在国内市场投机、利用虚假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等行为应采取措施予以沉重打击。对一切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和积极的防御,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遏制违法犯罪不断上升的势头。
    (三)发挥金融监管“第三只眼”作用。
    金融审计在对金融机构经济活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过程中已然成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金融监管的“第三只眼”。当前,混业经营下,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业之间资金和业务往来日益密切,金融业务交叉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审计不但应对分业监管模式作出积极有益的补充,更应推动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功能监管,推动监管部门维护金融业的整体安全。并通过审计建议,推动解决“一行三会”协调机制不顺畅、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的问题。
    (四)发挥金融风险预警作用。
    预警作用是指国家审计捕捉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潜在的或具有苗头性、倾向性、异常性、隐蔽性的现象和问题,形成预警信息并及时反馈到有关决策系统。金融审计应借鉴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构的风险预警体系,结合金融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参照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M2/GDP等一系列指标,利用审计收集到的信息参与构建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资产损失或金融体系遭到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参考和建议。
    三、金融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实现措施
    (一)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效率。
    金融机构系统的信息化使得计算机审计成为金融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金融机构展开审计时应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做好“上下联动、点面结合”。金融计算机审计还应坚持“以总行为龙头、以资金为导向”,金融司数据分析组在总行对全国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主要审计思路,各分行审计组应该就自身情况对总行的思路进行细化,并根据延伸结果对审计思路和方法进行调整。分行审计组在落实审计线索后应及时上报总行数据组,便于总行数据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该问题的审计思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找。此外,对金融机构的计算机审计应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阶段加大对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的采用,从而有效降低工作量,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正确性,提高审计效率。
    (二)加强金融审计的常态化、长期化,建立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
    部分金融机构内部稽核部门由于独立性不强,对于稽核发现的问题并不能如实反映和及时纠正,往往有名无实。这样的单位如果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开展过外部审计监督,则通常内部控制较弱、固有风险较高。建立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实施常态化、长期化的金融审计,辅之以严厉的惩罚机制,能够做到对于潜在的金融风险“早发现”、对业已存在的问题“早治疗”,从源头上防止金融风险的蔓延。同时,常态化审计有利于对于宏观经济情况及宏观政策变化的跟踪,能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和建议。
    (三)建立审计机关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机制,优化金融监管体系。
    “审计不能包打天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审计机关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密切配合对于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审计机关要保持与“一行三会”在信息、决策、计划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与沟通,若能共享人民银行账户征信系统、银监会风险预警系统等监管单位资源,审计将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同时,与监管机构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会晤、磋商制度,形成对金融体系的全面、有效监管,同时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理顺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金融系统的稳健发展。
    (四)开展金融绩效审计。
    金融绩效审计是一种综合性审计,要求在审计项目中,把真实性、合法性和绩效性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真实、合法性审计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绩效评价内容。一方面,政府加强金融绩效审计可以对政府的投入产出、行为效率进行评价,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监督需求,有助于提高政府绩效,促进政府部门形成高度的绩效意识,努力把提高绩效的工作贯穿于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从而有效实现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另一方面,从审计监督的角度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实行再监督,通过对监管运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促进对监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张汇)

    参考文献:
    [1]吕劲松、王志成《也谈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_基于独立的审计视角》《审计研究》2011,(2)
    [2]黎朝辉《发挥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建设性作用》《南方金融》2009,(5)
    [3]郭田勇、崔继培《完善金融审计  防控金融风险》《金融电子化》2010,(3)
    [4]张军、陈洁、宗文龙《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初步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5)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