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李翔(南京江宇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5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动因
     (一)企业发展下体制转变的需要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民营企业由完全的家庭成员管理过渡到家庭成员管理和外聘人员管理相结合、甚至完全的外聘人员管理,企业内部分工不断细化,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原有企业所有者依靠自身能力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差异,加之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弄虚作假、隐瞒、欺骗、舞弊等机会主义行为,民营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加大,使得内部审计的建立有了客观依据。
     (二)企业发展下机制转变的需要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偏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这些缺陷的根源就是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人约束机制,目的在于监督和协助企业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和控制的信息,促使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便成为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选择。
    二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地位与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的状况。从已建立内审机构的民营企业来看,极大部分的内审机构缺乏工作专业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未能很好体现。为了更好的了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我想从所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地位的变化中,简单介绍一下内部审计内容、职能和角色的转变。
    我所在的企业内部审计始于2004年属于财务部工作范围,受财务总监领导,主要负责对集团下属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当时,由于内审工作刚刚开始,各方面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财务部门也未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对下属企业审计主要由来自下属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担当,采取企业间互审的方式开展。
    2005年在实行了一年的互审工作后,财务部门意识到采取企业与企业间互审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比如审计人员判断口径的不一致,审计工作尤其在年底无法正常开展,兼职人员对审计工作责任心不强等。为进一步加强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财务部门成立了审计科,并安排相对稳定的财务人员加入。
    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与壮大,驻外企业逐渐增多,集团领导通过对部分大型企业集团的调研,参考同行先进企业的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后,于2006年3月成立了审计法务部。审计法务部作为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一个组织,独立组织和开展各项工作,由集团党委书记直接管理,并受集团董事会领导。至此,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2004年至2008年工作期间,内部审计定位主要以监督职能为主,并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经营目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业务审计等,帮助集团公司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维护企业经济秩序,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随着内审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并在集团领导的支持,内审人员的努力下,部门发展越来越快,地位得到不断提升。2009年2月集团董事会将法务职能从审计法务部分离,成立了工作内容完全独立的审计部,由集团总经理直接管理,并受集团董事会领导。
    2010年2月,审计部工作独立性再一次得到提升,部门由集团董事长直接管理,并直接向集团董事会报告工作。
    2009年至今,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以逐步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并通过长期跟踪、全过程指导性的开展经营目标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经营管理审计、企业管理咨询等,帮助集团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内控制度、改善经营管理,以此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各岗位工作责任心、危机感,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三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虽然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仍然需要我们了解内审周围的环境,寻找更加合适的工作方法。
    (一)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途径与手段,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使内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此外,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主要放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上,很少进行内控制度审计、经营管理审计,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未能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宗旨,使内部审计的地位很难提高。
    (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
    西方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生存、竞争和发展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理念已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并以经营审计为主导。其内审工作目标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内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很多企业的内审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指导和规范工作。内审机构的首要职能是监督,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目标起点和定位也不高。
    (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差
    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民营企业集团分支机构很多,每一个分子公司都有法人代表,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利益冲突时有发生,一旦家族成员的利益冲突超过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内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其实质也只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探索更有效的管理程序,开发管理软件,改进计算机系统审计。在我国,民营企业对计算机相对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查帐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审计手段相对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与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方法
    谈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常见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善和避免上述问题对内审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化解内部审计各类生存矛盾,使内部审计得到更好的、持续的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所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谈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审计部门,尤其是一个刚刚组建的审计部门,首先要做的是立足。立足的关键有几个方面。第一、要认真、细致、严谨的对待每一次审计任务。严格编制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审计人员分工职责,详细讲解审计工作程序等。因为每一次审计都可能关乎到一个新组建部门的生存。第二、要充分发挥部门的专业特长,尽可能全面的开展审计。因为全面审计可以尽快让领导、被审计单位全面了解审计内容和价值,而专项方面的审计工作可能会导致领导、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的狭隘理解,毕竟中国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样将不利于日后审计工作领域的拓展和深入发展。第三、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因为审计初始阶段,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审计,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测探。在审计专业技术交流或与其他部门业务交流时,内审人员表现应立场鲜明,阐述观念要有独见性;与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在审计问题方面意见不一致时,内审人员表现应谦虚谨慎,耐心帮助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共同剖析分歧所在,表达个人见解时要充分考虑对方接受程度。在汇报审计发现和意见时,内审人员表现应竭力避免正面冲突,指名道姓的揭露问题,尽可能通过制度、流程的完善遏制问题。虽然新组建的部门很需要树立威信,但更需要避免多面树敌,尤其在民营企业内部环境并不清晰的情况下,生存比发展更重要。
    经过漫长的成长期,内审部门已不再是刚出生的婴儿,处处面临危险,长成小伙子的内审部门,正步入成熟,此时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威信,广泛宣传自身价值,尽可能获取更多领导的信赖。因此,第二阶段审计部门要做的是站稳。站稳的关键有几个方面。第一、要尽快提高组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知识面。审计工作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刻意追求每年完成多少项次的审计任务,而是要有意识的提高审计发现和意见的深度和可改进程度,这个阶段审计部门会面临知识瓶颈,没有新的思想和元素补充进来,审计部门将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审计组织应及时补充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加入,并通过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审计部门打造成为企业智能团的角色。第二、要尽快确立和提高自身的工作地位。提高审计部门工作地位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功课,审计部门的工作地位越高,审计权威和审计价值才可能越高。在这个阶段审计部门,尤其是部门负责人要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要改善和维护好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由审计与被审计的上下级监督关系,逐步调整为企业与企业的同事关系、服务关系;另一方面要经常联系企业领导,尤其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充分宣传和交流审计内容和价值,通过领导的认知认可,将审计事后结果鉴证,逐步向事前审计咨询、事中过程监督转变,从而避免审计“事后整人”的不好印象。
    审计部门要生存、要发展,一定要充分认识一点,没有企业的发展,工作做的在完美,也无济于事。因此,审计部门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工作地位,尤其取得很高的地位时,更要警惕,在指出审计问题时,切记抓大放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在提出审计意见时,切记结合企业情况,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要不切实际。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1、领导支持是关键。目前,内部审计主要开展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忽视对包括风险投资与管理在内的价值增值审计,从而难以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作为民营企业的内审机构,既要坚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也要善于分析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广泛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审计结论、审计建议表现出来,为企业领导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基础。内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内审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作为民营企业的内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要有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职业素质是内审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而敬业精神主要表现为对审计业务的创新和理解。因此,内审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由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等组成。
    3、改善审计关系是前提。改善同审计对象的关系是提高内审地位的前提。由于以往审计理念是对审计对象的监督,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往往造成审计对象与审计主体的对立。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审计人员为审计对象提供咨询和忠告。因此,民营企业的内审人员要善于为审计对象出谋划策,为其在节约成本、改善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
    4、不断创新是动力。一方面,内审部门作为民营企业风险管理的部门,唯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企业风险、转移企业风险、分散企业风险,才能更好的为企业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内审部门作为企业智能团的角色,其人员综合能力较强,成长较为迅速,个人价值观均不满足于常态,喜爱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唯有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技术手段,才能有效保证审计队伍的稳定、健康和发展。
    5、立足审计服务是宗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人”约束机制,它与被监督者并处同一利益主体中,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关系上的复杂性使其不得不进行角色置换,即以审计服务为宗旨,就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现阶段,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虽然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总体现状还不容乐观,但作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健全企业自我监控与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营运效益的内部审计,已逐渐为更多民营企业所重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适应这一新形势,转变传统审计观念,强化现代内部审计意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理论和技术,尽快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李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