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预期
章争鸣(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9日】
字号:【大】 【中】 【小】
    
    一、预期的概念综述

    预期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意识活动,它源于物质活动并反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预期同其他意识活动一样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预期指导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错误的预期则不仅使人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努力,并可能给人一种误以为自身正确的错觉或幻觉。 对于社会中的特定主体来说,预期与错觉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即当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其所作出的预期愈理性,出现错觉的几率也就越小。

    预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到了近代,预期更一跃成为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所谓“预期”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个人、企业等)在决定其当前的行动以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动所作的一种估计或预测。而“理性预期”则是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上发生的事实时的情形。理性预期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理性预期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理性预期是一种在主体掌握足够充分信息情况下进行预期的一种理想状态。

    在现实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只可能掌握有限充分的信息,因此不可能进行理性审计预期,只能进行相对准确的审计预期。

    二、审计预期的重要性

    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计划性,离不开审计预期,特别是在审计工作的调查了解阶段,审计人员获得的资料信息越充分,其做出的预期就越理性和越接近实际。审计工作中所有具有计划性的工作都会涉及到预期,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都是对审计行为进行实施的方向和指南,它们都是建立在充分预期的基础上的。当然,审计工作也会经常出现幻觉或错觉的时候,如一些审计人员经常在前期调查了解不够充分或短期内突然发现孤立的一些可疑线索等情况下,就可能做出一些有违客观的判断,即产生审计幻觉进而影响预期,误以为发现一些大案要案及重大经济犯罪的线索,以至执拗的坚持朝这个“错觉”陷阱的方向下去,并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不经济行为表现。审计预期对后续审计行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前期的预期越理性越客观,后期的审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幻觉或错觉就会越少,走弯路或错路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预期不仅能够引导审计工作的全局思维和宏观方向,还能够引导审计业务开展的具体方向。预期好比人类行为的心灵灯塔,审计预期也能使审计人员在纷纭复杂的表观现象中理出主要矛盾和抓住工作重点,不断优化整合有限的资源,进而达到资源的最大使用。比如对长期应付款的审计中,审计人员根据经验就可以产生预期,确定重点关注的方面,如长期应付款的真实性、计价的正确性、租赁合同和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披露的正确性及哪些容易出现舞弊问题的风险点等,这种经验预期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有指导性作用的。对于审计工作来说,预期的阶段性特别明显,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重点不同,因此每一段都要有相应的审计预期,利用预期形成计划,进而指导阶段性工作。

    预期还能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预期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计划或方案都是预期的最终表现形式。预期为后续工作圈定重点,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讲的就是“远虑”与“近忧”之间的矛盾关系,前者是人们对未来的推测、研判、计划、谋划和预期,后者就是由于先前没有系统预期今后一段时间的矛盾发展规律,当事者临阵时候就难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样“近忧”肯定就会接踵而来了。后续工作本质上是对最初预期的一种验证或微小修正。一个审计人员预期功夫的是否扎实也是决定其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审计预期使具体工作紧紧围绕预期厘定的工作主线不断推进,牢牢扭住方向,紧紧扣住主题,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到最关键的环节上去,审计工作效率也自然而然地大大提高了。

    审计预期是一种基于专业知识上的职业判断,它本身不是抽签算卦,不能凭空产生,预期要指导实践,就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业务经验和前期的调查研究等进行预期,否则预期就会脱离实际,产生审计错觉,造成资源投入的浪费。比如艾萨克•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能发现万有引力,而其他人看见苹果落地只能想到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见,专业知识是进行理性预期的基础和前提,要增强审计预期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就必须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业务经验分享等方面的投入。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说的就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预知的巨大力量。又如,某些经验老道的审计人员仅仅依靠几个要件就可以判定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进而结合审计工作特点进行成果提炼;而另外一些人却与迎面撞来的重要线索擦肩而过且浑然不觉。显然,这是由于不同的审计敏感性和业务成熟程度使然。当然,向那些经验之士请教他们“能掐善算”的技巧或窍门也是改进自身预期准确性的一种快捷方法。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完善、审计经验的不断累积和信息化审计手段的不断完备,审计人员的预期也会日臻趋于理性与客观。

    三、审计的四种主要预期形式

    1.审计过程预期

    审计需要对审计事项进行周密的过程预期。由于过程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过程预期就是各阶段预期的有机整合。过程预期是建立在前期的调查了解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的,过程预期使得审计人员对即将开展工作的各个具体阶段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并把握不同工作阶段的审计规律,从而可以更加高效的抓住审计过程中的若干着力点。实际上,过程预期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一个全国性项目的全面铺开,中到审计项目的关注重点,小到审计小组的调查与取证。以一个审计调查项目为例,过程预期包括可能牵涉的单位及数量、各单位分工及相互关联、最重要的证据链环节、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和人员分工等方面。其他项目还可能涉及提请相关单位协助等问题。又如投资工程审计中的招投标审计,当审计人员初步预期可能存在围标行为时,他就必须对招投标的所有流程了如指掌,清楚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更多时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焦点。因此,拥有一个充分的过程预期就会使具体的审计工作事半功倍。

    2.审计结果预期

    与由许多个不同阶段组成的过程相比,结果只是个状态量。结果预期解决了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问题,它增强了审计过程工作的方向性。任何事情都不能漫无目的的进行,审计工作也自始至终都是具有明确的结果导向性,在过程中不断与结果预期相比对,不断试错纠错,思路不断发散,目标不断向心,进而保持在大方向上朝着客观的审计结果逼近。一个审计项目的开展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审计之前必须对项目的结果进行预期,即对本次审计可能解决的矛盾与问题进行预期,这样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才会始终远离盲目性和充满建设性。不过,结果预期与过程预期并非存在天然的先后次序。有时候结果预期可能要先于过程预期,比如从某个重要线索发现一宗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于是审计人员首先进行的是结果预期,比如可能抓到的贪腐分子、涉及的资金数量以及可能的犯罪事项。然后,在收集一定资料的基础上才开始进行过程预期,并对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3.审计时间预期

    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时间永远是个稀缺品。于是审计人员就必须有一个细致的时间预期,这样才能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办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时间预期就是对将要进行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估,然后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时间预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行审计任务的时间上限,二是完成分解任务的最小时间。这两个时间参数的预期是至关紧要的,如果时间上限预期不准,就会造成拖拉的低效率;若后者预期不准,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完不成任务。若这两个预期拿捏到位,审计人员就会游刃有余的完成任务。时间预期还包括时间点上的预期,即不同审计阶段具有不同的持续时间,在每一个相邻的时间节点都要达成不同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时间点的预期就是度的预期,各阶段目标的完成达成了量变的累进,但总体节奏上要把握适度,推动目标的质变顺利实现,否则也会造成资源浪费。这种预期能够更好把握审计工作的节奏和力度,保证审计工作行云流水、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说过程预期、结果预期和时间预期是审计人员为执行任务所做的“知己”工作的话,那么下面的博弈预期就是为做到“知彼”必须所做的准备工作。

    4.审计博弈预期

    当然,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对象是与人打交道,而且是与可能在某些专业知识上优于自身的对手打交道,这时候就需要事前对可能发生的博弈行为进行预期。了解合作者的性格、办事风格、专业特长、单位职能(企业背景)以及相关的正负面新闻等等就是成功进行博弈预期的关键。只有在这些方面做足功夫,才可能对人对事都对症下药,达到手术刀式的精确打击。学习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和面相常识对于即将开展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为了增强对博弈预期的有效性,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研读过往经典审计案例,弄清案件情节,理顺逻辑链条,在历史中汲取灵感,在经典中获得顿悟,这样在阅“例”无数之后,审计人员就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博弈行为或博弈对手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期。

    四、结语

    预期是审计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审计人员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着预期来指导或辅助工作的开展。预期与实践构成了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预期始终贯穿存在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预期,就没有审计;审计就是在不停的验证着预期,然后又在新预期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审计,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预期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沉淀,是一种升华了的意识形态,它源于审计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审计预期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它能够指导审计实践,但它反过来也会被审计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二者在审计工作的矛盾运动中最终达到了“预”与“立事”的高度统一,也达到了意识与物质矛盾运动的有机统一。预期能力的提高需要审计主体在工作中一方面主动学习“他山”的攻玉之道,另一方面需要其刻苦自修,不断提炼总结,这样才能谙熟预期之妙,谋定于未动之际,成“预”于未行之前,集众力于关要,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在色彩纷呈的日常工作中真正成为审计“知行合一”的自觉践行者。(章争鸣)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