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审计专报”的认识及几点思考
魏明坤(江苏省沛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来,笔者所在单位一份“审计专报”赢得了正、副两位县长的批示,在局内外产生了不小轰动。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审计专报”的另眼相看及深度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和人员对于“审计专报”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利用不佳、上报不力,在组织“审计专报”的内容、时点、报送方式等层面上不够给力,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笔者结合工作体会和实践,就如何上报“审计专报”作一下粗浅探讨,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一、对于“审计专报”的认识和定位
    工作中,对于什么是“审计专报”、如何撰写“审计专报”等没有专业上的定义和解释。在这里笔者定义为:除正常的审计结果、结论性报告以外,审计机关专门用于向地方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报告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要或重大问题事项及建言献策的一种审计文书,是一种定向、专题、对上的审计信息形式。
    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来说,“审计专报”既是体现审计工作成果,又是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重要载体,受到各级政府领导高度认可。
    一直以来,“审计专报”发挥着其他审计文书无法替代和裨益的作用价值,起着连接审计与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一些审计发现的重大事项、突出问题、建言建议等,往往通过“审计专报”在第一时间到达领导案头、传到领导手头、进入领导眼头,一些审计查处的问题事项及审计建议得以迅速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或签批或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等,使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整改。
    “审计专报”的作用和价值显而易见,已成为领导决策、了解审计工作动态、把脉工作中心不可缺失的信息资料之源。
    二、对撰写“审计专报”的几点思考
    了解了“审计专报”的作用和定位,关键是如何组织“审计专报”和以什么样的内容格式上报等。
    ㈠对“审计专报”内容格式的把握
    现阶段,“审计专报”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模板可以借鉴,基层审计部门大多是“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道。”笔者以为:“审计专报”内容应当类同于“专题报告”,但不能脱离“审计报告”的内容事项,应在“审计报告”的格式、内容、框架范围之内,以“审计报告”为母本,化繁为简,去粗留细,直截了当。就某一审计事项、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的情况等,向本级政府及主要领导作出专门报告。内容和格式大致如下:
    ⒈标题简短。如,***(审计机关)对****(项目名称)审计的情况专报。
    ⒉引语精炼。如,***(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自***年*月*日至*日,对***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或专项审计等,审计报告征求了被调查单位的意见。现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事项专报如下:
    ⒊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从中审计报告中整理、分析、摘录能够引起领导重视、有代表性、倾向性、苗头性、机制制度性等主要问题事项,并简明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
    ⒋建议要少而精。针对问题的性质、成因等“一对一”的提建议,综合性地提意见,站在全局高度、领导角度上建言献策。
    ㈡对“审计专报”问题事项的把握
    对“审计专报”问题或事项的把握,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把握“审计专报”中的问题事项?哪些问题事项符合上报范围?问题本身的要求条件有哪些?对此,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的下列事项,可以采用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等方式向本级政府、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涉嫌重大违法犯罪的问题;与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其他重大事项。”
    当然,在上述规定中,有的可能被作为移送问题处理。但在上报“审计专报”时,应充分思考和把握上述“其他重大事项”的内容。首先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委政府要求等加以把握。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政府重点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重要或重大问题事项;二是要围绕民生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事项;三是围绕“三农”建设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事项;四是围绕审计工作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中的一些突出事项;五是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事项;六是围绕审计工作中取得的重大审计工作成果经验等。
    其次,把握好问题事项的上报尺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事项能不能专报、要不要上报、该不该报告等问题。一是审计组要把握好问题事项是否上报的主动权,及时提出审计组的意见或看法;二是法制机构对审计组的意见或建议及上报材料要积极复核审查,把握好问题事项的定性权和建议权;三是基层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要把握好问题事项是否上报的决定权。
    ㈢对“审计专报”时效角度的把握
    工作中,“审计专报”能不能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吸引领导的眼球、获得主要领导的签批和认可,除“审计专报”的本身质量因素外,掌握恰当的上报时机、时间点及找准角度等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⒈对“审计专报”时效的把握
    一是专报的上报可在审计中进行。比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或重要问题,一经确定问题的性质,审计组认为有必要作为专报材料的,可及时提请单位主要领导把握,抓住审计工作的出彩点;二是与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同步进行。在出具审计结果的同时,提请审计专报;三是与移交审计案件线索同时进行。在移交审计案件线索时,将有关案件线索向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作出专报;四是事后进行。一方面对审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类和提炼,以“审计专报”作为成果转化的平台向领导层、决策层反映。另一方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事项,被审计单位整改不积极、不主动或落实措施不力的,要及时提出审计专报;五是踩准党委政府工作的节奏、节拍及中心工作节点,为主要领导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及时提供所需所要的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
    ⒉对“审计专报”角度的把握
    对“审计专报”角度的把握,要站在问题事项的轻重缓急、性质严重程度等层面,找准站位、找准角度。
    一是作为一线审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要保持审计职业的敏感性,围绕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作文章,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事项,要站在审计工作大局上思考,看符合不符合审计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对审计工作的公信力和威慑力有多大的影响,从而为审计专报找准基调和角度打好基础,及时向审计机关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上报问题事项。
    二是作为基层审计机关领导应站在政府工作角度和中心工作大局上,思量审计专报能不能满足党委政府的要求及符合主要领导的口味,对于稳定社会、保障发展、促进转型等能不能起到建设性作用,能不能为领导宏观决策和排忧解难。站在党委政府及决策者的立场和观点上看待和提出审计专报,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在指导上报问题事项的针对性、建设性上下功夫,力让“审计专报”成为连接审计与政府主要领导的有效平台,成为审计有为、有位的最好见证。
    ㈣对“审计专报”的几点建议
    ⒈“审计专报”一定要“短。”这里的“短”,是指对问题情况的表述一定要精干,直奔主题,切忌拖泥带水。现实工作中,有些“审计专报”大而全,与“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如出一辙。笔者认为不妥,偏离了“审计专报”的意义,“专报”强调对问题的专报,否则,有审计报告就行了,干吗还要专报?所以,对于“审计专报”一定要抓住二点:其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其二,提审计建议的角度。
    ⒉建立和完善“审计专报”机制。对“审计专报”如何上报要形成一套工作机制,以制度规范、制约能不能、要不要、该不该上报的问题,不能以个人意志和领导意识为转移,让一些符合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事项置于“审计专报”之外。
    ⒊掌握好“审计专报”时效性。工作中,要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和中心工作要求,不失时机地掌握好“审计专报”的上报时机和时点,谨防“审计专报”束之高阁。(魏明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