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案件线索的关键环节
段建成(湖北省汉川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字号:【大】 【中】 【小】
    行政事业单位是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对象,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案件线索是对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检验,根据多年审计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案件线索特别是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应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一、对象选择环节把握“三类重点单位”。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政治地位高并具有制定政策及行政管理执法权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权利行使结果的好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政治经济意义,因此审计计划制定对审计对象选择环节就应把握“三类重点单位”:一是执法执纪单位。其原因是执法执纪单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收费权以及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执法执纪单位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二是掌握重点资金和专项资金单位。其原因是这类行政事业单位掌握各类重点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重点资金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被挤占挪用等问题,维护各类专项资金的安全完整。三是重要职能单位。其原因是这类单位拥有管理财政票据、管理发票以及管理基本建设投资等重要职能,通过审计这类单位可以发现财政票据、发票管理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从而加大对行政事业领域里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贪污挪用、私分公款、挥霍国家资财等重大问题及涉及案件有关人员,打击和震慑行政事业领域里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

    二、现场实施环节把握“五个必审”内容。一是单位的“家底”情况必审。从连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情况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会计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够严格和财产物资管理混乱及债权债务不清等问题。因此,审计中对每个行政事业单位要摸清家底,通过摸清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可以让家底数据同单位以前年度进行比较或与相同相近单位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本单位在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对重点资金及各类专项资金往来情况必审。近些年来县市财政状虽然有所好转,但地方财政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财政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拨款不足不及时均有发生,因此部份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会在专项资金上打主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情况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审计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存在私分财政资金的情况。对此,审计需要对专项资金使用和分配、专项资金拨付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联系、上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等情况加强审计,在这方面往往是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的关键点。三是对罚款和收费情况必审。从目前情况来看,执收与执罚已经严格实行收罚分离、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但审计发现仍有少数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有罚款和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采取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罚款与收费同个人利益挂钩。为此采取收入不开票、不上缴、不入账、设置“小金库”的办法,逃避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为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所以凡有罚款和收费的单位审计要采取详查法,对每笔罚款和收费加以核对。四是对发放津补贴情况必审。应该说行政事业单位统一规范津补贴后,不应出现规范项目以外的津补贴发放情况,但从审计实际来看并非如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决定发放津补贴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制止这一现象审计应该有所作为,要运用审计手段查处违反规定乱发津补贴的典型单位,维护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五是对核销的财政票据、税务发票的真实性等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必审。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在执行上还不尽人意,财务管理薄弱的情况还较为普遍,特别是有些单位或个人假公济私、浑水摸鱼,利用发票审核把关不严钻空子侵吞国家资财,直接在发票上做文章,通过多种违规办法,采用虚假事项套取国家资财,达到私分国家资财的目的。

    三、审计检查环节把握“五个核对”方法。一是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核对。通过内控制度测试取得第一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重点,寻找经济案件线索的突破口。二是坚持突击盘点与会计出纳账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财产物资的突击盘点是发现经济案件线索有效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与检查会计、出纳账核对结合起来。三是坚持会计总账、明细账等资金账簿与财产账簿核对。四是坚持会计凭证与报销的原始凭证等收费和罚款票据核对,也是发现支出和收入方面舞弊行为的有效办法。五是坚持单位总账与分管职能部门内部处室和二级单位的往来账相核对。以上五个核对方法从操作上来说虽然简单,但对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段建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