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保审计转型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马俊乐(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保资金审计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如何在保障社保资金安全运营的同时,通过审计发现制度的漏洞,促进社保制度不断完善和大社保体系的形成,成为新时期社保审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认识到社保审计转型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新形式下加快社会保障审计转型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社保  审计  转型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新举措,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城市推进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广覆盖”的基本目标正在逐步向前推进。如何在社会保障制度快速推进的新时期,保障群众“保命钱”、“救命钱”的安全,同时通过审计发现制度的漏洞,促进制度的有效衔接和不断完善,促进大社保体系的形成,充分发挥社保审计保障民生的免疫系统功能,成为新时期社保审计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适应社保制度快速建立和发展的形势,加快社保审计转型,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失为当前情况下应对发展有效途径。
    一、新形势下加快社保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1、加快社保审计转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坚持“以民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保审计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审计中树立“民生审计”理念,在审计目的和审计内容确定上,都要始终贯穿民本思想,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纳入审计范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人群人数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社保审计也必须紧跟国家社保制度的发展,在审计内容、审计重点上以及审计方式、方法上,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才能把科学发展、以民为本落实到实处。
    2、加快社保审计转型是完善社保制度的需要
    毋庸置疑,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处在建立健全的过程当中,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老龄化问题。至二十世纪末,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在老龄化提前到来,退休人员每年以6%(300万人)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不抵,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基金目前已达数万亿元,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账。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如果没有恰当的解决对策,不仅养老保险制度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城镇化问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城镇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数以亿计,还有被征地的大量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主要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社会保险覆盖主要是城镇职工。近几年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工参保问题,但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民转移劳动者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所以说,城镇化问题已经对现有社保模式形成挑战。三是就业形式多样化问题。近几年我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劳动者,大部分游离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传统的以“单位”为本位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就业的新格局,因此,如何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面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把社会保障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必须从重点关注资金安全向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转变。
    3、进一步提高社保审计能力水平的需要
    近年来,社保新政策连续出台,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快速增长,加上社保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保电子信息数据量也非常可以说是异常庞大,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果仅凭手工审计很难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审计风险巨大。这就要求社保审计应当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速社保审计转型,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快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从而与社保信息化水平保持同步发展;同时,加速社保审计转型,还有助于促使社保审计人员加强学习,拥有更广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从而提高社保审计人员的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能力,以防止和避免就事论事和死扣条文的审计判断。
    二、新时期加快社保审计转型的思路
    1、审计目标应由注重发挥审计防护性作用向发挥建设性作用并重转变。随着社会保障资金财政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加强,社保审计围绕资金安全开展财务收、支、余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已经远远不够。社保审计必须从重点关注资金安全向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转变,必须从养老、失业、医疗等单项制度和资金的审计,向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化各项制度和资金审计转变。更多地发现和揭露不同社保制度之间、不同社保资金管理之间存在的不系统、不协调、不衔接问题,促进大社保体系的健全、完整和有效。
    2、审计范围应由审计单个部门或单项社保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向以多部门相关信息为基础的分析性检查转变。围绕应保尽保和社会保障全覆盖的目标,监督检查社会保障工作,必须综合各方面有效信息来对比分析社保信息,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绩效。如:以社保部门个人申报缴费登记信息比对地税单位申报缴费信息,以国库收入社保费信息比对社保部门入账社保费收入和财政专户收入信息,以企业职工人数对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以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来分析企业和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水平,以公安户口注销登记和殡葬信息对比参保人注销信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不同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员比对等等。多部门、多险种关联信息的对比分析往往可以发现工作联系和系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3、审计内容应由注重真实合法效益并重向突出效益转变。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不断加强和细化,违法违规问题将会越来越少,问题将更多地从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显现出来。因此,社保审计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社保资金的社会效益,为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服务。在审计中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保资金绩效审计的新路子。要针对社保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管理部门内控制度不健全、保障覆盖面窄、资金应征未征、发放不及时、保障标准不公平、应保未保等问题开展绩效审计。
    4、审计重心应由注重社保基金的安全合法审计向注重社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合理审计转变。要更加关注不同社保项目之间、不同保障人群之间、不同保障层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等的制度差异,促进制度公平;更加关注因需要、地方保护、部门利益和少数领导干部不良政绩观等因素影响,选择性执行宏观社会保障法规、政策,损害参保人利益的行为,促进提高社保制度绩效;更加关注政府在发展社会事业、增加社保投入、健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和企业经营者在社会保障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足额到位和有效管理,确保社会保障的信用和可持续发展。
    5、审计手段应由账套式审计向数据式审计转变。养老、失业、医疗等主要社会保险业务,参保年限、缴费时间与待遇享受密切关联,时间越长,关联的数据量越大;社保覆盖面越大,关联的单位、人员种类、档次、标准等越复杂,这些大数据量的检查监督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否则,审计效率低,而且审计判断无法准确,甚至以偏概全,挂一漏万。因此必须要加快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与社保信息化水平保持同步发展。(马俊乐)

    参考文献:
       1、茅于轼.   社保基金&社会公平[J]. 时代财会 2003年11期
       2、舒社葆、张瑞民.发挥社保审计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J].中国审计,2007,(24)  
       3、王丽芳. 社保审计背景分析与发展思路[J]. 审计研究, 2007, (05)           
       4、吴运清. 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加快和深化社保审计转型的分析及建议[J]. 审计月刊, 2009, (04) .
    5、刘爱东,罗茜. 我国社保资金审计效率实现的保障机制研究[J]审计月刊, 2009,(05)
    6、王荣珍. 基于促进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探析[J]. 特区经济, 2008, (02)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