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和做法
张红霞(山东省寿光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新时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有新思路。当前,从县级审计部门的工作实践来讲,笔者认为应当在“配合、规范、提高”上下工夫。
    一、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特殊,工作难度大,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配合是很难搞好的。为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县级审计部门应当及时向党委、市政府、人大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报审计信息,让党委、政府领导及各部门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同时,还要注意搞好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向他们了解情况,利用好三者的职能,拓宽审计视野。审计结果报告要及时发送到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并对查出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移交。在领导重视、纪检监察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完善制度,规范实施
    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框架。
    (一)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和内容。主要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规范审计范围和内容。根据单位性质和类别,统一审计范围和内容,有利于工作的一致性和协调。对乡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审计财政所、政府财务外,还要审计使用乡镇财政性资金、统筹资金的乡直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除了审计单位本身外,将其直接管理的二级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到审计范围内,包括单位资产、负债及财政、财务收支的全部内容。企业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审计,则着重审查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负债损益情况,税收和利润解缴情况,以及企业在实施兼并、重组或股份制改造等产权变动过程中,有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二是规范审计文书,对审计中形成的文字底稿、审计报告初稿及重要修改稿以及领导的签批件和会议记录等全部归档,保存审计的原始记录,以利于分清责任。
    (二)规范审前、审后行为。一要实行“两个承诺”。在进行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承诺,并提交由其签字认可的承诺书,凡承诺不实或未完全提供有关资料的,限期补正;审计人员则向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期间遵守廉政纪律的问题进行承诺。双向承诺的实施,使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增强了责任感,为保证审计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是要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在审计开始前,要实行审计公示,详细公布审计的时间、对象及监督电话,方便群众提供线索和举报。不涉密审计结果,要通过社会公告的形式,及时向社会披露,大张旗鼓地表扬好的,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两项制度的实施,既能得到广大干部职工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保证了审计内容的全面、完整,又便于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风险。
    三、探索研究,提高质量
    (一)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强、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这就要求不断探索审计方法,确保审计质量。既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预算执行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结果,避免重复审计,又要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二)坚持客观公正,谨慎评价。在经济责任的评价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紧扣“经济责任”主题,评价的范围,只限于经济责任,不能超出范围,评价的依据,必须是通过审计取得的真实材料,评价的角度,必须能体现领导干部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又能反映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分清责任,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对责任界限难以分清的,不要轻易下结论。三是要正确区分合理与不合法的关系。社会气候、经济环境的影响,合理与不合法的矛盾经常出现,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坚持灵活性原则,本着“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只要是对发展生产力有利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张红霞)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