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怎样树立自身形象
王美良(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面对新形势,一个基层审计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好的形象,不是靠其地位和权力压出来的,而是靠其自身的内在素质和实际行动塑造出来的。而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形象的改善,不能靠豪言壮语,更不能靠装腔作势,而要靠具体的行动和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基层审计领导干部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树立自身的形象:
    一、树立人民公仆形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的这一规定,明确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它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作为基层审计领导干部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牢记宗旨观念,保持一个人民公仆所应有的形象。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是做人民公仆还是做社会主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必须防止国家工作人员“追求升官发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有个别领导干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位置,当官意识很浓,想问题、办事情缺乏群众观点,往往把自己摆在人民群众之上。正是这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不良作风,使他们丧失了力量的源泉、进取的动力,从而被人民和时代所抛弃。“心无百姓莫为官”。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基层审计领导干部要始终记住,现在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将来不管何时身在何处仍然是“沧海一粟”。要把权力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心系群众,深入群众,造福群众,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自觉地为民尽责,为民办事,当好人民的公仆。
       二、树立无私奉献的形象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但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认为奉献是英雄和模范们的事,对自己来说,奉献是高不可攀、可敬不可为、可羡不可行的。这是对奉献的一种误解。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了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无私奉献作为行动的准则。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就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新时代呼唤无私奉献精神,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审计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要坚决纠正那种“讲实惠”、“向钱看”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真正把自己融进人民群众之中,树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形象。
       三、树立顾全大局的形象
    基层审计领导既要抓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管理工作,也要抓大事、要事以及具体工作的督促落实,肩上的担子很重。而是否具有大局意识则是衡量一个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驾驭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顾全大局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不仅要熟悉局情,而且要了解国情,这样才能够认清形势,明晰思路,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因此,基层审计领导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自觉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处理问题时要善于跳出本地的小圈子,把自己领导下的一个单位当作一颗棋子放到大棋盘上去考虑,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同时,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很多事情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作用的,作为基层审计领导,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弹钢琴”,既要紧紧抓住和解决好主要矛盾,又要顾及到方方面面,以避免因一些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全局工作,影响领导在干部职工中的形象。
       四、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作为基层审计领导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除了应主动、自觉地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一要加强学习,做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楷模。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多渠道、多层面,全面、系统地掌握和了解法律知识,决不能一知半解或者只了解一些皮毛。只有在审计执法中明确该怎样做,什么不该做,才能更好地守法和护法。二要严于律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领导干部能否保持清正廉洁,不仅是个人思想、品德和作风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党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做官是一阵子,做人是一辈子”,所以,作为基层审计领导干部必须珍重自己的人格,爱护自己的名誉,检点自己的言行,树立自己清正廉洁的形象,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名、权、利的考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刻校正人生坐标。三是自我反省,增强肌体免疫力。作为审计领导应当“经常给自己准备三盆水,洗私欲、防自满、祛浮躁”。即:一盆水常“洗头”,洗刷头脑和私心杂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性;一盆水常“洗手”,保证自己的手干干净净,不该拿的不拿;一盆水常“洗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工作观、生活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自觉扼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把自身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统一起来,树好形象,当好表率。
       五、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领导干部在用人问题上和处理工作矛盾中,是否坚持公道正派,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作为一个基层审计领导,主张用什么样的人,标志着这个审计机关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准用好一个人,处理好工作中的一个矛盾,就能在群众中树立一面旗帜,倡导一种好的风气,就会出现一种好的工作作风。如果用人不准或者不公正地处理一件事,就会损害领导的威信,影响群众的情绪,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审计干部的选用、处理各项工作时要把好每个关,对群众反映比较大的干部或热点问题,一定要多方听取意见,认真进行考察、调研,反复进行酝酿,按组织程序办理,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组织原则。在用人上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处理事务和工作矛盾中要“一碗水端平”,公正、公开,不徇私情、不分亲疏、不搞照顾。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才能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公道正派的领导形象。
       六、树立开拓奋进的形象
       基层审计事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的辉煌业绩有目共睹。然而,我们也面临着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这个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基层审计领导要成为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模范。首先要有开拓创新思维。作为基层审计领导需要用创新思维进行科学决策。要自觉地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认识,敢于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作法挑战,大力提倡“敢为天下先”、“敢当出头鸟”的创新进取精神。开拓创新对基层审计领导来说没有观众席,不论什么职务,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建言献计,使各项创新的措施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现在基层审计机关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只要有利于审计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的事,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要克服困难,真抓实干,促其实现。如果基层审计领导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年复一年、面貌依旧,工作四平八稳,甚至只想坐享其成,不想开拓奋进,群众无论如何是不会信服的。这种精神状态,是与其职责、作用极不相称的。一朵花要留下一阵花香,一棵树要留下一片绿荫,一个基层审计领导干部要在本职岗位留下自己实实在在的政绩并赢得群众的信赖,就必须牢固树立“为官一任、振兴一方”的思想,时刻站在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这既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审计工作对基层审计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
       七、树立坚持原则的形象
       敢于在工作中坚持原则,维护党的利益,对于树立一个领导的良好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群众中一直威信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办事公正、公平,群众信服。作为基层审计领导,对违反党的原则的事情,对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对不良倾向和不良风气,都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抵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和事佬”,犯“软骨病”。对于原则问题,还有这样一些现象不容忽视:一是有些人乐于奉命办事。他们的态度是:“上级表态我就干,上级拍板我照办”。二是有些人乐于旁观评论。他们认为,“主管出了头,万事都不愁;主管抓老大难,我们乐得落轻闲”,把自己混同一般同志。三是有些人乐于见难推脱。他们的理由是:“有老大做主当家,难事只有找他,我们有职无权,遇事不好上前”,他忘记了自己份内的职责。四是有些人乐于上下联络。做法是:下去了解情况绕一绕,有什么问题向上级去汇报;上去接任务领材料,回来不作思考作汇报等等。在应对本单位暴露出来的问题时,反映不及时,拖拖拉拉,捂捂盖盖;汇报情况不真实,避重就轻,推卸责任;处理问题不严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迁就照顾。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对于这种不能够坚持原则的领导,即使人缘再好、点子再多,也不能算作一个称职的领导。因此,一个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时时处处讲原则,不仅能够使自己保持一身正气,而且能够促进本单位良好风尚的形成。
       总之,良好的形象不是靠一纸命令或居于什么职位带来的,而是一个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的自然流露。这就要求基层审计领导干部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加强基本理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和风度气质等多方面的修养。基层审计领导干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带头人,就要不断学习、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学习型基层审计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审计工作的能力和决策管理水平,以良好的自身修养,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王美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