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民生审计的思考
祁慧(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日审计署制定的《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围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的审计”。而近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于报端,假鸡蛋、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台湾食品塑化剂等问题此起彼伏,引起人们对民生问题监督执行度的质疑。被称为国民经济运行“免役系统”的审计监督,如何在此时的社会背景下做好民生审计,是每位审计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思考一:从何审——善于倾听民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反映民生诉求  民生审计从何入手,民生审计是否切中时弊,要善于从倾听民声中来确定审计任务,明确审计目标,检验审计成果。从当前来看,就是要把公共财政分配、农业、社保、教育、医疗、环保等现实问题抓紧抓好。深化财政资金审计,完善公共财政分配;加强涉农资金审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资金审计,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资金审计,促进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环保资金审计,促进社会生态和谐;强化就业再就业资金审计,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审计,对一些不合理、不公平、不经济的现象,比如教育高收费、医疗收费混乱、环境污染损害群众健康、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充分利用审计的特殊地位,代表民生利益,反映民生诉求,向国家管理机关提出宏观决策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民生问题,保证民生资金合规、合法和有效使用,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思考二:如何审——提升审计人员执行力,提高民生审计质量  民生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审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以提升审计执行力。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民生审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升民生审计的技术含量和水平,努力增强新形势下开展民生审计的能力。并从全局上把好审计立项关,增强审计立项科学性;把好审计质量关,强化审计复核;把好审计绩效关,做到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并举;把好审计结果公开关,促成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的有机结合,增强对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监督效果。
    思考三:审如何——把目标放到推进民生建设长效机制上  一是推进“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作为民生审计,要在进一步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逐步实现公共生产要素公平分配、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作用。从宏观上把绩效审计与民生资金的使用结构、使用方向结合起来。按照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的要求,对民生资金总体安排提出意见,分析民生建设中那些资金应该强化,那些资金应该整合,那些资金应该控制等。二是推进政府履行民生责任。通过开展民生审计,促进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督促政府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坚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促使政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分配结构,切实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同时,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导向作用,把民生责任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开展民生审计,要促使政务公开,通过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祁慧)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