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组社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崔向东(湖北省赤壁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组是执行审计任务的基本单位,居于反腐倡廉建设第一线,是审计机关形象的窗口,是审计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意义来说,审计组的社会监督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由于审计组在外审计时间长,远离组织视线,远离监督视野,是审计腐败问题的易发区,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除了组织内部监督系统不够健全之外,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外部力量对审计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完善审计组社会监督机制,尤其要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和作用,对于夯实拒腐防变基础,提高审计执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树立审计良好形象,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组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与意义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团体组织、舆论机构和公民个人等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意见、批评、建议和申诉、检举、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公民监督,社会监督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一种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是权力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反腐倡廉、防止权力滥用的可靠保证。
    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监督的力量更将强化、监督的形式将日益多元化,其监督的声音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有关国家监督机关、司法机关的注意,往往是导致法律监督和党内党纪监督的起点,从而促使带强制性的监督手段的运用,因而社会监督对于规范执法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工作有其特定的特殊性,审计组代表审计机关执行审计监督,工作独立、封闭,具有政策专业性强、自由裁量度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所以基层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当中的违纪违规方式及审计腐败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隐弊性和特殊性:从审计工作性质看,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审查帐目揭露和处理处罚违纪违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这些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执法尺度,容易出现宽严不一、结果不一的问题,审计人员一旦腐败,其腐败行为就会更具有隐蔽性;从审计工作环境看,审计人员长期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及财务人员打交道,审计监督权力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怎么审、审多少,是否有问题、是否查出了问题,只有少数参审人员知道,审计行政相对人同时也是审计被监督对象,只有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才会站出来揭发投诉,同时,长期的“熟面孔审计老单位”, 容易出现“人情审”,存在审计监督不公、不廉、不严的现象;从审计工作特点看,审计人员战斗在一线,一个项目少则半月一月,多则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存在廉政监督管理失控的风险,可能会有极少数职业道德沦丧的审计人员利用审计职能的影响力,以审谋私,甚至隐瞒不报,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帮助作假。
    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审计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其对规范和约束审计执法行为、保证执法权力的正确、合法和有效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建立廉洁、高效、高素质的审计执法队伍提供坚强保障,并对实现依法审计,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审计执法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审计组接受社会监督的现状
    (一)审计组接受社会监督的主要途径和作法
    各级审计机关都充分认识到了社会监督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目前审计组接受社会监督的主要途径和基本作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推行阳光审计。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审计计划、审计纪律、审计程序、审计职责和权力等上墙上网并向社会公开,使全社会了解审计机构的工作职能,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执行审计纪律公示制和双向承诺制,审计组在进点审计时,将审计纪律“八不准”和接受监督的举报电话号码公示于被审计单位,同时审计组也向被审计单位在遵守廉政规定及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方面作出承诺,主动接受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的廉政监督,增强相互监督的透明度。
    二是制定有关社会监督制度。制定了如信访监督制度、举报监督制度、诉讼听证制度等一些社会监督制度。
    三是聘请廉政建设或行风监督员。从社会各界聘请了廉政建设或行风监督员,以跟踪回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对审计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整改,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定期向廉政监督员通报本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做法和实效。
    四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行政相对人的意见。通过发放廉政建设问卷调查表、审计组廉政建设征求意见表和审计组廉政情况反馈卡,以及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电子邮箱等形式,向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以及被审计单位征求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审计执法过程中有否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其改正。
    (二)审计组社会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制度是刚性约束,制度在制约、规范和预防中起基础性作用,制度的建设状况与效果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和重点。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审计组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从实践情况看,当前在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制度执行的提升措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如何具体实施监督方面的规定不详细,可操作性不强,使得社会监督的参与度、参与面不高,社会监督的形式和权利往往未有效行使;二是监督标准和内容不完善,难以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被监督者的越轨行为,难以准确判定和评价执法水平、执法效果,社会监督往往停留表面、流于形式。怎样监督、监督什么、如何落实、如何最大限度扩大制度透明度和影响力,应有明确可操作的制度作保障。
    2、制度执行的配套措施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上级对下级的层级监督以及同级监督力度、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制度出台后,要明确检查主体及检查的要求、方法、标准和范围,经常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并完善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时纠正问题。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欢迎监督的措施不多,缺少对监督举报的奖励制度。三是监督信息反馈不及时。在认真对待监督信息、及时反馈监督意见,使社会监督机制正常运转,保护监督主体的积极性方面还做得不够。
    3、制度执行的技术手段应用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督平台共建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应该有倾听群众呼声的制度设计,给群众提供一个阳光平台,审计网站、电子邮箱、举报电话等监督平台缺少总体规划,大多各自为阵,上下级、相关监督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充分,监督信息共享、监督平台共建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二是先进技术手段方法用于监督力度不够。未能更加普遍地将信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运用于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和权力监督的工作中,从而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基层网站质量不高,公开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更新不及时,同时缺少网上举报制度规范,这些都不利于发挥网站在促进政务公开、预防腐败方面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审计组社会监督机制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确保社会监督依法有序的参与,健全制度和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是在保障机制方面,应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社会监督的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予以明确,主动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监督信息处理制度,对意见建议、信访件、电子邮件等做到分类处理、转办保密、快查快结、及时反馈、双向沟通,推动和规范社会监督参与到审计执法监督工作。二是在激励机制方面,可设立举报监督奖励基金,建立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者、对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审计执法监督工作有突出贡献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三是在监督机制方面,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阻挠人民群众参与和反映问题,刁难压制、打击报复、威胁恫吓举报人,或发挥社会参与作用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二)着力营造社会监督氛围。确保社会监督力量依法有序的参与,既需要制度建设上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还需要为其参与提供便利。一是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内加强学习教育,使审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强化正确的群众意识、公仆意识、权力意识和全局意识,正确对待社会监督;对外加强宣传推动,形成鼓励群众参与,欢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二是增强社会群众参与的意识。要在机制中给予落实社会监督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调查权,让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使其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三是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程序、时间和方式,通过政务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式电脑等形式方便群众查询,拓宽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通报审计部门的各项工作情况,将审计部门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群众的监督之中;健全信访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及其监督办法,充分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的作用,拓宽反映民意和意见的渠道;广泛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疏通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渠道。
    (三)加快社会监督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一是推广应用权力运行电子监控系统。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对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监控,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放大权力运行细节,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减少审计风险。二是完善监督平台途径。加强举报体系建设,建立监督举报“直通车”制度,设立全国、全省统一的举报电话、举报电子邮箱,统筹审计网站建设,规范域名、统一访问入口页面等措施,提升监督层次,方便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举报。三是加强网络监控。积极应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公开、网络舆情的监测、网站管理等工作,加强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反馈,抢占舆论先机,掌握发言权,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提高自身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崔向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