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派办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季红栋(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依法行政理应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关于特派办如何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特派员作为本单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落实,切实落实责任制。

    二、以人为本,优化审计执法队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完善创新制度为动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结构合理,符合审计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一流的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培养一批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审计人才。审计人员录用要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严把进人关。

    三、广泛接受各界监督。充分利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机关纪委既要检查审计纪律的执行情况,又要深入开展调研,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坚持和完善特邀廉政监察员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四、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除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外,还要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公布单位的职能、年度审计(调查)项目计划、举报电话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视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针对目前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的现状,审计人员要时刻有“不懂得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的危机感,刻苦学习审计模型知识,运用信息论、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从中发现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六、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增强宏观意识,为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书本知识培训和案例培训相结合,以“案例培训—案例应用—更新案例—新案例培训”为指导思想探索培训的规律,着力加强审计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

    七、坚持审计执法集体决策机制。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根据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机关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对于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实行特派办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议制度。

    八、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审计人员在实施项目审计、受理查处举报等工作过程中出现隐瞒不报审计查出的问题、不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及规范或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等形成的审计风险,追究相关审计执法人员的责任。

    九、切实处理好审计执法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服务是目的,监督是手段。要求审计人员微观入手、宏观着眼,研究被审计单位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为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分析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是由于当前的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还是单纯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而为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建议。

    十、加强与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的配合。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受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的限制,及时和司法机关或被审计单位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要求司法机关提前介入或将案件线索移交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于司法机关在查处案件时要求审计机关予以配合,审计机关应按照审计管辖范围,结合年度审计工作任务,积极配合。(季红栋)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