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支出审计应把握的重点环节与方法
张帮成(湖北省汉川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笔者在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多年,对被审计单位为逃避监督,利用支出进行舞弊的行为,总结了审计时应把握的重点环节与方法,只要把握好这些环节和方法,就能准确查证支出方面存在的舞弊问题,现提供审计同行加以参考。
    把握内控制度环节。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一般来说该单位不会存在很突出的违规问题,反之就有可能隐藏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到一个单位审计,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环节,其方法就是开展对内控制制度评审,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涉及与支出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支出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寻找问题支出的线索。评审涉及与支出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时,着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评审:一是被审计单位支出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并有效执行;二是支出审批的审批人权限、程序、责任是否明确到位;三是审批人、经办人、出纳员的岗位职责是否相互分离和实行职务牵制;四是这些制度执行是严格落实还是流于形式;五是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责任追究是否明确并落实到位。如果评审的结论是支出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环节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那么存在不真实支出的可能性就较大,审计时应重点加以关注和把握,并将评审结果情况列出详细清单,方便审计实施中有效的开展工作。
    把握支出依据环节。任何一项支出为什么会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数量都是有依据的,通常支出的依据是以规章制度、计划合同、协议文件、会议决定等形式存在,所有的支出事项都源自这些依据。那么审计支出时就要全面掌握依据,在此基础上评审支出依据本身是否合法与合规。合法就是指支出依据内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依据内容本身不合法,由此产生的支出事项即使是真实的,也是不合法的。合规就是说支出依据制订出台的程序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而不是暗箱操作产生的;过程是公正民主的,而不是由某个人说了算。实践证明,产生依据的程序违规,就很容易发生舞弊行为。在审计时,只要把支出事项与它的依据进行核对,一般能判断出支出的真假。例如,招待费支出是否超标准,福利费支出是否超范围,会议费支出是否超预算,只要与有关的规章、制度及预算相对照,就能判定。再如,物资采购支出,采购的单价、数量、标准及金额是否真实,把采购发票与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证明核对,就能判断。
    把握事由去向环节。这实际包括支出事由与支出去向环节。支出事由环节的查证,应着重审查支出事由的合理性。看支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要、需要的理由是否充分,支出能否为单位带来相匹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出中用工数量及工资标准、材料价格及所需数量是否正常,工程项目造价是否公道,支出发生时间是否恰当。据笔者经验,支出事由不充分、结构不正常、开支超标准、收支比例失衡,如果不是管理层的原因,就存在虚列支出、转移支出的可能。除事由环节的审查外,判断支出是否真实,还得从支出去向环节追查。从大的方面来说,支出的去向无非有三种:第一是费用支付。对费用支付的审查,可通过被审计单位及对方单位的当事人查询,这些相关当事人包括经办人、领款人、审批人等。查询相关当事人是否当事,支出事由是否充分并有依据,有无虚报冒领现象。如果当事人不相互勾结,一般能判断出支出的真假。第二是采购或购置支出。对采购支出的审查,比较实用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盘点清查,做到帐实相符,如账实不一致,要进一步查找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还是在采购或购置过程中出现“款已付了,还有部分采购物资没到”的情况,就要真正找出原因,看帐实不符的真正原因,确定支出的真实性。第三是投入与消耗。对已经投入与消耗支出的审查,仅用查询、核对、盘点的办法有时无法判定其真假,这要借助技术测定和审计计算的方法来加以鉴别。举例说明,如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惠民政策到底执行的如何,应该成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对每一项新农村建设工程审计中,对于工程支出,都要心中有数,该项工程用了多少人工费、投入了多少水泥和沙石、总共花了多少资金等,这都是支出的去向,通过工程技术测定和审计计算,就可以搞得一清二楚,运用工程技术测定和审计计算的结果,判断支出是否真实就有了可靠的支撑,同时还要通过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与计算结果相核对进一步对支出真实性加以证明。(张帮成)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