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王美良(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基础管理工作。在这个不断学习、变革、完善的过程中,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逐步融入到审计管理之中,审计管理水平和审计工作质量也在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大家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陈旧的管理思想、“习惯型”、“粗放式”的管理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如何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形成精细化管理工作作风,如何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如何在一件件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已成为摆在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课题。
    一、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培养精细工作作风
    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在探索审计工作规律、理顺工作规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引进或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有些干部仍留恋着“老经验”和习惯式的工作方法,不勤于学习,不愿接触和尝试“新事物”,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有的干部审计技能不过硬、管理手段缺乏、工作力度不够,对审计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意图不能充分地理解和贯彻,使得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管理意识和工作态度严重影响到队伍建设和审计工作质量,制约着基层审计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敏锐地感受时代的脉搏,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必须积极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必须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努力培育一支学习型、知识型的审计干部队伍。大胆引进或借鉴先进的管理等科学理念,使其管理精髓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促进审计执法和服务水平的大幅提高。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要把基层审计工作做好,必须克服浮躁、浅尝辄止、只愿干大事业,不屑于做小事的不良作风。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日常工作中,基层审计工作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具体平凡的“小事情”,但是,只有把上级布置的每一件基础工作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做好了,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把审计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做到位,夯实审计基础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基层审计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豪感,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习惯。
    二、落实业务工作规程,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是运用先进的方法或手段,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审计准则》就是一种程序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它贯穿计划、实施、报告以及质量控制和责任等各个环节,是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日常审计工作的依据和标准。要在基层审计工作中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必须真正把《准则》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基层审计机关应当立足当前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放眼未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㈠以学习为动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要建立长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就必须不断提高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在审计工作中,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部门、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合理衔接才能保证审计整体工作的顺畅、高效。说到底,审计管理的发展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实践与科学管理推进的过程,审计事业能否适应和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因素上取决于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学习能力,取决于学习型、知识型群体的形成。学习是立身之本,是能力之源。一个积极向上的审计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它可以充分发掘蕴藏在广大审计干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为审计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㈡以《国家审计准则》为标准,努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落实《国家审计准则》首先要认真对照岗责体系文件,明确各个岗位及其职责,要求每一名同志都要熟知自己所在的岗位及其职责,逐步使岗位职责深入人心。二是要结合实际进一步量化、细化《准则》要求的每一个工作标准,进一步优化具体工作流程;三要依托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标准和时限完成各自的工作流转,认真及时地填写和传递每一份文书;四是认真负责地搞好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的衔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落实;五是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原则,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之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要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通过落实《准则》养成按程序办事、按标准办事的严谨工作习惯。
    ㈢以考核为手段,认真规范审计行为
    要建立长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就必须建立科学、精细的考核机制,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审计管理的难点往往与责任划分不清、具体工作不落实、考核不到位有关。基层审计机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认真落实“过错追究”制度,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成熟的科学管理思想,根据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改进;二是要在加强审计管理基础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把审计工作的主要指标都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引入激励机制。三要借助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建立人机结合的追究考核机制,实现过错追究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提高审计信息质量,发挥精细管理效能
    信息化管理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审计信息化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数据的采集,如果数据不规范、不准确,则后续的信息化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话,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就成了“无米之炊”。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审计软件的不断整合、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增强,数据逐渐集中,将逐步实现系统内乃至政府公共资源的高度共享,我们的审计基础数据就会愈来愈显出其重要性。要保证审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㈠必须合理设置岗位、配备人员,充分调动一线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要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数据录入标准和高效的工作流程,狠抓各个岗位的审计信息质量,把错误数据监控和违规责任处理纳入“过错追究”,作为内部检查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
    ㈡审计业务部门应当加强数据录入后的审核比对工作,有效控制违规操作、误操作或不作为形成的错误数据,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旦发现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数据录入准确无误。同时,各部门要重视发挥审计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信息的作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能。  
    ㈢充分运用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和财务软件系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要及时总结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掌握并积累资料,建立科学、实用的审计评估模型,尽早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审计评估工作体系,使基层审计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王美良)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