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对策研究
阎 强(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集中探讨了企业审计应如何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全文结合中央企业现实状况和企业审计历史实践,重点分析了企业审计在中央企业发展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要任务,同时提出了企业审计加强自身建设,保障中央企业发展转型任务落实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企业   企业审计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企业审计对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分布在能源、冶金、石油、石化、机械制造、军工、航运、海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领域。近年来,中央企业通过抢抓机遇,强化管理,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0年底,全部122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元,净资产9.5万亿元,净利润8489.8亿元,上交税金1.4万亿元,超过全国税收的六分之一。同时,中央企业承担着全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约占全国80%,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60%,发电量约占全国50%,中央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但从发展的方式来看,中央企业曾存在着以高投入、低资源和环境成本换取发展的现象。近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发展方式转变仍然不快,表现在布局结构不合理、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较少、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相对滞后、资源占有不少但效率不高、节能减排仍需大力推进等。而制约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外部体制机制的制约,主要是政府行为“错位”,传统发展理念根深蒂固,导致企业在发展方式转换上受制于各方面的利益,存在着转换动力不足、转换难题难解的问题;二是企业盲目追求利润的“自私”行为。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便有了许多空子可钻,就会存在为减少成本,对节能减排工作敷衍了事;为继续依赖资源投入求发展,对自主创新畏难退缩;为维护政府垄断保护,对管理创新缺乏意愿。
    针对上述两方面的制约因素,企业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形式,已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破解,并取得了重要成绩,体现出了独特作用。一是通过建言献策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主要是先通过审计弄清情况,再向国务院或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由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从而逐步化解体制机制“坚冰”。如2005年在对大庆油田审计时,通过全面了解和分析大庆油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署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现场办公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大庆油田的发展转型;二是通过查处违规问题有效督促企业转变。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动力不足、转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在客观审计的基础上,综合反映存在的问题,以行政要求或向上报告、向社会公告等方式督促其进行整改。如在2007年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调查中,就发现有的企业节能效果不佳;10户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标,有的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当地政府下达的年度排放控制量一倍以上;9户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个别企业生化排污口2006年的化学需氧量最高排放浓度超过地方标准的5倍,个别企业2007年的二氧化硫最高排放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1.41倍等问题。通过将这些问题向社会公告,有力地促进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因此,企业审计在推动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作用,已成为企业发展转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企业审计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中央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围绕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全面展开。因此,企业审计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应涵盖如下主要内容:
    (一)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落实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首要问题在于央企领导班子及成员能不能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能不能实践科学发展行动,能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如果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就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凌驾组织利益、局部利益超越全局利益,短期利益优于长期利益,必将阻碍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甚至会滋生出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因此,企业审计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着眼点,是要监督企业领导人员权力是否被正确行使。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监督和制约权力的一种有效形式。据统计,1998年至2010年10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领导干部共计41万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38万多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3万多人,各级党委和干部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免职、降职和其他处分共计1.81万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0.72万人。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以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载体强化对央企领导人员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关注其权力运行的内容、机制和特点,重视大要案的查处,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企业发展转型奠定人员和组织基础。
    (二)推动自主创新深化。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环节,中央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研发能力和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有很大差距。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比较高,不少核心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科技创新尚未成为中央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都来承担相关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因此,从企业审计角度看,应着力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三项优势:一是熟悉全局、宏观建言的优势。自主创新涉及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个主体,其中企业的职能是应用知识并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政府的作用是制定科技战略、协调创新活动和建设基础设施等。而国家审计的职能覆盖面,决定了其可以综合三类主体的相关信息,并向国家宏观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跟踪护航、个体服务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对中央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重大专项进行跟踪审计,广泛收集和听取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国家部门提出帮扶措施,从而助推项目的实施;三是有效监督,及早防范的优势。伴随着新兴战略产业等政策实施,中央企业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审计应该着力关注上述无形资产的管理、使用和处置,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保障科技成果的安全。
    (三)督促节能减排落实。近年来,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十分严峻。一是部分企业节能减排形势大幅反弹;二是部分重点类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居高不下;三是部分企业完成国资委提出的“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艰巨。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大量实施兼并重组,被兼并企业能耗远高于本企业水平;部分企业历史欠帐较多,仍存在一批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工艺、设备和装置,落后产能仍占有一定比例;少数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节能减排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基础工作薄弱,监管不力;少数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节能减排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力指导,工作系统性和前瞻性不强。
    因此,企业审计必须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强对中央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监督,把握关键环节,重点审查企业节能管理状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落后产能淘汰情况,积极关注考核目标的落实情况,特别注重揭示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节能减排考核中联合造假、蒙混过关的问题,将节能减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促进结构调整实施。中央企业目前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资本分布面仍然过宽、过散,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行业还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一些企业仍然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因此,企业审计应通过行业调查的方式,总结和发现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建议,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中,应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审查其是否实现了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效果。
    (五)帮助管理水平提高。中央企业目前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一些企业管理链条过长,集团管控能力弱,缺乏对重要子企业和境外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盲目铺摊子,主业不够突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或盈利基础不牢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企业审计必须发挥自己在内控建设、违规问题查处上的“看家”本领,及时发现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通过与国资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对问题做出应对和化解,对责任人员做出处理,从而不断提升央企的管理水平。
    三、企业审计完成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的保障措施
    为了顺利实施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内容,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项目组织形式,提升审计技术方法,强化人员培训工作,以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完成好历史赋予企业审计的这一光荣使命。
    (一)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国家审计的传统范畴是对财政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往查错纠弊的审计目标,而必须创新思路、拓宽领域,不断丰富国家审计的内涵。在当前首要的就是要将审计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既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更要关注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的问题,着力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才能认识到企业审计推动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才能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项目组织方式。当前我们对中央企业的审计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3种形式。从审计的力度上看,经济责任审计最强、财务收支审计次之、专项审计调查最弱;从审计的内容上看,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存在交叉重复。根据以往经验,对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的审计一般是以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进行的,在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项目安排中,可以考虑采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或是“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的审计模式,以增强调查的效果。
    (三)提升审计技术方法。中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从审计机关外部来讲,除审计署外,还涉及发改委、国资委、环保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加强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构建起联网的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数据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共促经济转型。同时,在审计机关内部,也要加强各司的数据共享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作用,让各种数据资源为发现审计线索、形成审计建议提供重要支撑。
    (四)强化知识能力培训。目前,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需要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做好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要加强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理论政策的培训,帮助吃透政策,提升看问题的层次和水平;二是要开展节能减排等专业知识培训,解决“门外汉”的问题,逐步熟悉新的审计领域;三是要加强工作的研讨和总结,研究如何进行审计方法的创新,如何借用外部专家的力量等。(阎 强)
     
     参考文献:
    [1]邹小军,吴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局与破局.华东经济管理.2010
    [2]史叶本,李俊江.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2010
    [3]李荣融.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10
    [4]王  勇.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2010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