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加强水利项目审计
张爱华 郭宁(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字号:【大】 【中】 【小】
    兴修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水利投入仍然不够,甚至明显滞后。回眸刚刚过去的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中一亿多亩干涸龟裂的农田还历历在目,紧随其后的暴雨又使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十余个省市、1000多万人口深受洪涝之害;人们悲伤的情绪还没有从“6•28”贵州关岭山体滑坡的惨剧中恢复过来,又马上崩起神经投入到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救灾工作中去;年初渤海黄海的海冰灾害、年末的北方九省干旱,无疑都凸显出水利投入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2011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中央连续出台的第八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为我国的水利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并在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巨额的财政资金和具体政策如何落到实处、是否发挥应有的效应,这将是各级审计机关摆在眼前、提上日程的任务。
    现代国家审计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审计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家义审计长就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论断: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而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纷繁浩大的工程,审计工作应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监督规范水利改革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第一,要以中央一号文为指导,以服务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审计监督制度。广大审计工作者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走出一条以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水利审计新路子。
    第二,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良、作风上优秀的审计队伍。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专业化人才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水利审计方面人才的培训,积极营造有利于审计人员快速成长的制度环境。
    第三,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审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要积极开展水利基本建设竣工决算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水利重大经济合同、水利专项资金、工程招投标以及政府采购进行审计调查,关注水利改革绩效审计等。
    第四,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注水利改革、人人监督资金运行的良好氛围。对公告内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每一个细节真实可靠,定期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让水利改革各项事业暴露在阳光下,充分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审计机关将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扎实开展工作,为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应有作用。(张爱华、郭宁)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