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决算审计中延伸审计必要性的实证分析
王毅珏(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
字号:【大】 【中】 【小】
    以往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中,均要延伸审计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的财务成本,目的是核实项目实际成本。近几年,随着审计任务的繁重与审计人员相对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延伸审计的工作被逐渐淡化。正是这种淡化使得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及相关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愈来愈突出,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差。
    本文拟就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决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破,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加强延伸审计工作的必要性,目的在于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延伸审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因考虑此项目操作模式的特殊性,对主要施工单位的财务成本进行了延伸,通过延伸审计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施工单位的营业税及“规费”缴纳有猫腻。我们延伸审计的10余家施工单位,均未足额缴纳营业税,有的按照投标金额预估,有的按照实际收到工程款预估,均存在欠交现象。“规费”中的工程定额测定费、安全生产监督费、建筑管理费的缴纳比例就更低,甚至有的施工单位一点都没有交。而在上报建设单位的竣工决算中上述营业税及“规费”照算不误,因此我们在决算审定时全部予以核减。
    二、隐蔽工程的质量令人担忧。我们对施工单位采购的主要材料进行了汇总统计,发现部分主要材料采购量小于定额分析用量。如:某市政路桥施工单位,按照决算工程量和定额分析,其二灰结石的用量为10000多吨,而延伸审计其财务成本时,发现从项目开始至结束,该单位共计采购二灰结石只有2000多吨,仅占决算工程量的五分之一,实际工程真正用了多少不得而知,充其量就这五分之一,这么重要的垫料用量如此之少,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工程质量产生担忧,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道路质量经常出问题的原因。
    三、监理的签证难以令人信服。由于监理行业的共性问题,现在有些监理缺乏职业道德、不负责任乱签证现象已经是有恃无恐。如签证与现场实际不符,签证证明的施工做法让稍有施工常识的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此种现象在近年的决算审计中屡见不鲜。例如: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需临时扩大一个小型停车场,场地周围有些淤泥,现场签证上反映的是:5000M3片石抛石挤淤泥,人工挖淤泥,淤泥外运15KM。按照常规做法,现场既然填入片石,就不需要再挖淤泥,再有淤泥外运等项目。但是施工单位依仗签证手续齐全不肯让步,我们只有延伸审计。通过延伸发现施工单位没有采购1吨片石,5000M3片石的抛石挤淤泥“莫须有”。仅此一项,核减投资近40万元。
    四、违法分包现象日趋严重。随着我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不断增加,一些施工单位的任务量已经趋于饱和,尤其是国家部一级的大型施工企业,业务量很大。但这些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更多的占有市场份额,还在拼命的承接业务。一旦中了标,业务拿到手,却没有队伍做。于是大量的分包给中小型的地方企业,有的甚至是给不具备资质的小企业施工,中标单位只是安排一个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虽然几乎所有的招标文件和合同中都对分包有约定,且大多是不允许分包,但是实际分包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建设单位往往为了工期进度的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另一方面为此种现象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如: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几十个亿,招标时的条件很苛刻,只有央企才有资格投标,但是决算时我们通过延伸审计发现,真正实施施工的还是投标时没有资质的地方企业,央企将中标项目切块分割,再分包给这些地方施工企业,从中获取管理费等利润。而业绩也是央企的,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逆循环:招标需要业绩,有业绩才能参加投标;而真正施工的拿不出业绩,永远也没有资格参加投标。这对地方中小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制约。审计发现,地方中小施工企业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管理水平都不弱于央企,但是在企业实力上,尤其是在需要垫资项目的融资能力上有别于央企,因此,如果现今执行的招标规则不变,那么这种现象还将延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延伸审计对解决工程决算审计中的疑点、难点,抓住工程决算审计中的关键问题,发现案件线索,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控制审计风险都大有裨益。因此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必须要做延伸审计。但事务总有两面性,延伸审计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审计时间的延长,审计人员的投入要加大,带来了审计成本的增加。因此建议在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和跟踪审计时使用延伸审计的方法。(王毅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