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和谐审计的内涵及思路
宋玉敏(山东省莱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6日】
字号:【大】 【中】 【小】
    
    
    和谐审计是指在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形成的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相互尊重、人尽其能、人与单位相互依存、单位与单位相互配合、单位与环境相互融洽的和谐有序的审计格局。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准则;二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三是团结友爱的协作氛围;四是心系民众的审计风骨;五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构建和谐审计,是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可以净化个人心灵,提高审计质量,改善审计形象,促进科学发展。笔者认为构建和谐审计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与社会的和谐。审计机关是国家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承载着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保护百姓切身利益的神圣职责。毫无疑问,和谐审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乐章。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和谐的主体,除了尽职尽责加强监督外,更重要的是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让社会更加了解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以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同时,审计还要与纪检、检察等其他执法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从而提高审计的执法效能。
     二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和谐。审计与被审计,就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是职业定位,并不是人格的定位。因此,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寻找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与面对被审计对象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不断加强沟通,增进共识,应注意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建议,注重既依法审计,又实事求是;既坚持原则,又保持灵活性;帮助被审计单位研究对策,加强管理。努力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做到监督不缺位,服务不越位,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三是审计机关内部的和谐。审计机关内部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和谐。是审计人员之间的和谐,审计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和谐。因此要以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保障,在审计机关内部创建和谐环境、文明环境;要树立先进,弘扬正气,激发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以关爱为抓手,温暖人心,调动激情,不断增强审计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敬业,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格局。
    构建和谐审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入手,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和谐审计关系的稳步发展。应努力做到:
    一是要明确创建目标。和谐审计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审计目标是构建和谐审计的方向,应体现当年工作计划,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将目标明细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使创建的目标成为每个人的责任,成为审计机关努力的方向。
    二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创建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审计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审计和谐的客观要求。应当通过素质教育,提升每个人的修养,陶冶每个人的情操。使人人忠诚审计事业,热爱审计工作,善于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和谐审计奠定基础。
    三是要树立审计新风。端正行业风气,树立审计形象,是构建和谐审计的必要手段。作为审计人,应自觉地执行廉政纪律“八不准”,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因贪欲失人格,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作为社会的人,审计人应该遵循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道德规则。认认真真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保持一个审计人最基本的道德与情感操守,树立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
    四是要紧抓创建载体。构建和谐审计与创建审计载体密不可分,为了扩大审计成果利用,就要不断扩大审计宣传,通过报刊、媒体、网络等工具,宣传新人新事、文明风尚,让社会不断了解审计,逐步关注审计;通过座谈交流,娱乐联谊等活动,从中掌握审计的社会反响,为创建活动指认方向,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宋玉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