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影响地方审计形象的几点因素
李法杰 赵旭(辽宁省铁岭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字号:【大】 【中】 【小】
    
     
    审计形象是审计内在与外在、物质与精神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公众信赖、认同审计的根本基础,是审计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不竭源泉。在审计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重、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值和审计内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是审计机关必须唱响的时代主旋律。
    在新阶段,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日渐加大。但是,审计形象取决于外部对审计机关的印象和评价,其形象好坏只能任人评说。影响形象因素较多,但概括起来影响地方审计形象有几大因素。
    一、审计体制对地方审计的影响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是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各级审计机关的责任是向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归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灶后,中央经济利益和地方经济利益之间矛盾较大,而这种矛盾扩散到地区之间、上下级之间。在这种矛盾中,地方审计没有中间路可以选择,它自然要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而这种维护往往带有一些庇护色彩,具体表现在一些重大审计结果不能实报,甚至大事化小,严密封锁重要的审计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此相反,中央审计署近些年来对一些重大审计结果进行连续披露,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社会舆论普遍反映审计署敢于碰硬,不仅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中央和地方同时开展审计工作,因所站角度不同,其结果是地方审计默默无闻,中央审计却是赫赫有名。外界评论地方审计软弱无力,除了我们主观因素外,这种审计体制束缚了地方审计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审计机关的成绩将会影响当地政府的政绩,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保护无疑也是一种纵容。当然,地方审计机关应该为当地政府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地方审计机关所发挥的作用也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和建设性的。
    二、经济环境对地方审计的影响
    辽宁省在我们国家里可算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大省,然而在这样一个大省里仍然有辽西和辽北两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经济不发展,审计工作也会裹足不前,也许这是一种托词,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里从事审计工作切切实实有许多的困难,而最大的困难是经费问题,地方财政的困窘、被审计单位资金紧张和审计经费不足的连锁关系,直接制约着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地方财政按计划拨给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进行正常的审计工作需要,绝大多数要自筹解决经费开支问题。到哪去自筹?当然要靠审计职能了。因此外界舆论说:“审计靠罚款过日子”。需要说明的这种“自筹”须上缴财政,然后才能增拨审计经费。在这里,地方审计生存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能罚款就能生存下去,罚款越多日子就越好过些,审计的主导思想与罚没收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试想它的影响在社会上的反映之大小。二是被审计单位由于资金拮据,即便发生财务方面违纪违规问题,究竟能承担起审计多少罚款?它能正视自己违纪违规问题吗?会不会嘴上承认问题,心里却是在说你不就是要两个钱吗!何必鸡蛋里挑骨头。三是地方审计自身经费不足,审计人员下到被审计单位,因交通不便,使用被审计单位车辆,吃请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午餐等,都会影响审计部门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地方审计机关不敢量刑过大,同时也要保证自己不能饿着肚皮,这样与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和依附关系充分反映了经济环境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负面影响。时间一长,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就不能正确地对待审计工作,到被审计单位审计就是走走过场,名曰“工作需要,还望见谅”;被审计单位对地方审计机关的应酬也就成了他们的工作需要,心里却说“给他们点钱,打发走得了”,原本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经济环境如此困窘的情况下变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审计形象的歪曲好像还不止如此,很多人对审计的印象就是“不行就查他”,仿佛是一句玩笑,却正说明了审计工作的工具化和审计人员的无奈,审计形象何足道哉。
    三、审计机关外部关系对地方审计的影响
    审计工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割裂了审计机关的外部关系,审计工作也就无从提起。审计工作虽然具有独立性,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机关外部关系。审计机关外部关系是指影响审计机关职责履行的各种外部关系,具体包括:审计机关与其领导机构的关系,即与上一级审计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审计机关作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机关与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法院等的工作关系,与提供审计资源或资源管理有关的财政、人事、机关事务管理等的关系;审计机关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等。地方审计机关关注外部关系的目的在于审计机关更好地行使审计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并在社会及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重视和改善地方审计机关对外关系,这是地方审计机关改变形象的重要途径。
    审计机关知名度近几年来之所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加强了外部关系,如:实行了审计公告制度,将审计结果公示于众;审计机关领导频频在媒体露面,加深了公众对审计的了解;实行“八不准”,改善了审计的形象。但是就其根源,审计机关形象的提升主要指中央级的审计机关,具体指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审计机关的表现平平,抑或是默默无闻,很多人看到的是审计这块大招牌,却不知地方审计机关都在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甚至有很多地方审计机关也不能充分意识到审计机
    关外部关系的重要性,地方审计机关应该与哪些单位搞好关系,这无疑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影响地方审计机关的一大缺憾。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审计、纪检、监察和组织等部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新修订的《审计法》又为协调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法院等部门关系进行了明确,这些都为审计机关更好地协调外部关系提供了保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地方审计机关在提升审计形象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每到年末,各级政府考评机构会对各个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一些窗口单位进行年终考评。考评指标很多,参加考评的人大部分也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按理说,应该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但是审计机关的排名大多是在下游徘徊,得分不高,可见地方审计机关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和地位之一斑。又比如,自国家审计形象提高后,知名度也不断攀升,有些民众从心底对审计机关产生了信任与期许。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民众到地方审计机关来反映情况,写上访信等等,希望地方审计机关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而实际上,地方审计机关也是勉为其难,虽然能够揭露出问题,但是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地方审计机关的权限也许仅限于经济处罚,而问题的根本却无法涉及,单凭地方审计机关的一己之力还是略显单薄。
    四、审计队伍自身综合素质对地方审计的影响
    审计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其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当你监督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的举止行为,因为别人也同样在监督你,这就是正人先正已。审计是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每个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组成的,每个人所行所为都会对审计整体形象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天天讲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就是告诫每个人检点自己的行为,要以审计事业为重,顾大局,莫失小节。当前,在执法队伍中,确实存在“吃、喝、卡、要、拿”的风气,那么在我们审计执法中是否存在这种风气,没有那个审计人会挺直腰杆说没有,有些审计人恐怕不会两袖清风,有了这些事情,审计形象会好吗!审计人员必须端正心态,摆脱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攀不比,严格执行审计署《八不准》,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务必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同审计质量一样重要,都是审计机关的形象,是生命线,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永恒主题。抓好廉政建设,是保障和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地方审计机关规范审计干部廉洁自律和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制,树立廉洁从审、公正执法的审计形象,不断丰富廉政建设向审计一线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家庭延伸的内容和层次。在审计工作的宗旨上,要克服单纯的经济处罚,对被审计单位要实行“一促二帮三改进”, 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人应该正确处理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把审计工作寓于监督与服务之中,要把查错纠弊作为审计服务的起点,着重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要把审计过程当作信息调研的过程,充分利用审计监督的优势,收集提炼经济运行信息,总结归纳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力求从制度上、机制上、体制上提出促进经济改革、推动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为逐步建立规范、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就需要在审计项目上下功夫,不能水过地皮湿,要严肃认真、细致地进行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违纪违规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在审计处理上采取宽严适度,对严重的违纪违法的审计事项,不能姑息迁就,该移交处理的一定要移交,在大是大非面前行得正,站得直。(李法杰  赵旭)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