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
武志国 吕 健(山东省寿光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0日】
字号:【大】 【中】 【小】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领域主要是传统的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但绩效审计观念在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中已逐渐成长,而且已经具备了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诸多问题,如何加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加强政府项目的绩效审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简析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起步较晚,从1998年深圳市成立审计局以来,到现在只有短短的13年,虽然在一些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成功地探索:例如成功审计了三峡工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项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 重视“马后炮”,忽略“当头炮”
    我国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的“马后炮”,很少有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当头炮”。这样审查出的只能是木已成舟的违规行为,最多只能算是“秋后算账”,并不能有效地避免还没有审计到的部门、单位对国家“钱袋子”的蚕食,而一旦审计出了问题,又只是用“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来阻止财政预算资金的挪用、截流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评价体系欠标准
    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建设项目价值。而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缺乏标准的评价体系。这个问题导致审计时缺乏科学的参照标准,评价出来的结果没有很好地说服力,及大地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绩效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在政府投资审计方面的建议分析还不够充分,说的很多大话、空话、套话,缺乏可操作性。在政府投资领域存在一定的盲目决策、重复建设, 浪费程度严重, 投资绩效较差、效率较低下等问题,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和风险机制不健全。
    (四)预算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在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门预算透明度低,难以体现法治性,二是项目审批约束乏力,财政资金黑洞现象频出,三是预算监督流于形式,导致部门预算效率不高,四是预算博弈负效应使部门预算效率大打折扣。
    二、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实施全程审计
    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不仅要注重事后审计,更应重视事前审计和进程中的审计干预校正。政府应该在项目运作之前就介入,通过审计给出评估方案, 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尽量把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例如:2002年10月,香港审计署对第三十九号报告书中的一个审计项目——小学学位规划和提供的材料进行了绩效审计,经过审计发现:由于未来数年儿童人口的不断下降, 教育署的建校计划将导致学位过剩。教育署根据审计署的建议对小学学位规划做了及时的调整,没有因为学位过剩造成巨大的浪费。由此可见这种全程审计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全面性。
    (二)构建标准的评价体系。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征求建设单位或专家的意见。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侧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的评价,经营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的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以审阅、计算、实地勘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为主,调查问卷、利用专家经验、座谈等方法为辅。通过审阅立项、招投标、合同、账簿、变更签证、验收等书面资料,结合实地勘察,计算工程造价,核实投资完成额,分析、评价项目投资绩效;通过调查问卷、利用专家经验、座谈等方法,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内容。
    (三)提出可行性审计建议
    审计评价应做好与财政部门、建设单位等有关单位的沟通,听取上述有关单位的合理化意见。对于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以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建议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既要从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建设、管理等环节,又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设管理、提高效益的措施和建议。
    (四)完善预算机制
    凡事有预则立,不预则废。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在做好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等经济性问题,关注支出是否讲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效率性问题,关注投资目标是否实现、是否达到预定的标准、是否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效益性问题,抓住投资决策、资金筹集和使用、建设管理以及投资效果这四个环节实施绩效审计。从事情的多个方面和角度去考虑,尽量做到周全,确保考虑的周密性,确保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五)锻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审计部门搞好政府投资审计的保证。
    1、要构建良好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考评录用晋升等方面,要尽量公平合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录用人才。
    2、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作为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扎实的业务素养。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政治、业务培训等。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外, 还应具备公共管理学、投资学、信息管理、土木建筑等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讲座、办班、到技术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 另一方面优化人员结构和审计资源配备等
    实践证明,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科学的审计控制模式,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体现。因此,在现在已有审计体制下,必须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找好政府绩效审计的切入点,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我们每个审计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我们社会健康运行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武志国 吕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