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绩效审计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与实践
宋玉敏(山东省莱州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根据《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我们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积极穿插绩效审计的思路,做好绩效分析及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调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与深化作用,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加完善与细化,重点更加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监督更加全面。
    一、绩效审计能有效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要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真实合法性审计,它可以客观地反映经济责任人遵守财经法规的程度,保护财政资金、国有集体资产的安全。但仅此显然是不够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还要重点检查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是否科学,单位经营管理是否上水平等,并给出合理评定。而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内涵恰好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所需要的,通过围绕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单位事业发展、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发现项目决策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判断出预期设定的有关要求或效果有没有达到,揭示和反映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绩效审计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分析和预警功能,使审计在查错纠弊的基础上,立足制度与项目建设,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效果,从而科学阐述和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并以宏观的视角为领导决策服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二、绩效审计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具针对性
    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其一定期限内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审计范围相对较大,内容相对较多,如何科学把握其中的内容及重点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项目的成败。而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特征也体现了人与事相统一的要求,反映了人的行为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很多相通之处。绩效审计可以在考虑到项目的关注程度及审计难度、审计成本的基础上,以真实合法性审计为前提,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点,理出线索,根据问题的大小、性质确定下一步审计分析的重点和目标。因此,适当开展绩效审计,可以合理确定审计抽查、延伸的范围,财政财务收支核算中应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加强审计分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取得最大的审计效果。
        在操作上,我们根据项目大小及行业特征,一是在方案确定上选择一项财政资金或项目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进行专项绩效分析;二是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专项资金使用,重大经济决策等方面做好绩效审计调查;三是在审计时注重聘请行业专家型人才,利用中介机构报告,使绩效审计更具专业性。这几年,我们重点选择了对医疗机构的收支结构、设备使用,有线电视数字化运营,农业合作造林,基本建设投入,科技创新基金等重大事项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前景预测、风险提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三、绩效审计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效果
    第一,绩效审计增强了问责问效的可操作性。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在重点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拓展了审计的领域,突出了项目资金绩效,尤其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情况。通过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分析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国有资产管理是否有效,把查处问题和制度漏洞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从源头上落实审计的后续整改与追踪,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
    第二,绩效审计能使审计整改与审计服务相辅相成。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施绩效审计,围绕领导干部经济决策、重大项目投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关系民生的事项展开,使审计问责问效有较为具体的承载点和实施点。一方面,有利于审计人员对查出的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绩效审计结论是审计综合分析得来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使被审计单位能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实现审计的预防式控制,能有效防止损失浪费,使项目效益最大化。
    第三,绩效审计能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绩效审计倾向于对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分析,可以从某个角度深层次反映出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和决策的能力,突出了审计对权力节点的控制。审计机关就绩效审计情况也有责任向政府反映,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随着绩效审计的不断实践与推进,必将大幅度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层次。但由于目前绩效审计尚未形成系统的方法及标准,故在绩效分析的范围和重点把握上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扩大绩效审计覆盖面,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科学和有效。(宋玉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