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考
赵晓东(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4日】
字号:【大】 【中】 【小】
    金融风险是指因经济原因或金融本身制度缺陷、运行紊乱等原因而导致的金融领域一系列矛盾激化,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造成的破坏性威胁。一般意义上,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为的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构成对金融安全的威胁,金融风险主要从金融结果的不确定性的角度来探讨风险产生和防范问题。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分类,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价格风险、资产过度集中风险、国家风险、银行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即贷款者不能还款的风险。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

    (一)制度缺陷带来时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我国商业银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银行对政府的依赖, 政府对银行的支配是长期的,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不以风险责任的界定为基础的风险转移,导致风险快速积聚和集中。

    (二)经济金融化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假如金融化速度过快,偏离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在短期内增幅过大,金融机构急剧膨胀, 金融资产中的泡沫就会变大。在金融资产迅速扩张情况下,如果金融管制放松的程度过大,金融业缺乏审慎的管理,金融审计监督不到位等,这样的金融资产扩张就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并进而对经济全局产生影响。

    (三)银行对房地产业过度放货引发金融风险。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出现部分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房地产投资的背后,必定是银行信贷的支撑,而这种支撑给房地产的泡沫提供温床。近年来,中国的房价经过大幅上涨后与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之间的关联性已渐渐脱节。过热的投资使房地产业成为新危产业,泡沫一旦破灭将使商业银行陷入巨大的金融风险之中。

    (四)证券市场不规范引起的资本市场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但是,作为体制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不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内的市场主体还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的通病, 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弄虚作假、过度投机、操纵股市的行为不容忽视,委托理财等集合投资方式缺乏相应监管。

    (五)国际热钱的持续流入引发的资本流动风险。近年来,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的不断缩小直至倒挂,吸引热钱大量流入境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在加大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面临着热钱冲击的风险。

    (六)银行机构经营的潜伏风险。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深受银行危机的困扰,尽管我国未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银行至身于金融危机之外。相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营危机,有的还面临支付危机甚至倒闭。此外,我国目前的多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比如不良贷款比例高、盈利水平低等。   

    (七)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引起的金融隐患。由于金融业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运转失灵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金融机构的破产。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十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分支机构的迅速扩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跟不上。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出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机构为新设机构,业务多为新生业务,且发展速度较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相当薄弱。内部控制的缺陷,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自控能力,给金融安全留下了隐患。

    二、我国金融审计面临的形势

    (一)影响金融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影响金融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加大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如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部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未完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摆脱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程序还不够高,社会信用环境差的状况还未根本好转;金融业经营模式将逐步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审计监管的难度。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及监管漏洞加大金融经营风险。目前我国金融环境尚有诸多风险,如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证券市场经营不规范,潜在的矛后和问题日益突出;保险公司粗放式经营,内部控制不够严格。从根本上讲,我国金融系统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在制度、政策和监管上还存在一些漏洞,金融系统风险积累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并未消除,防范经营风险任重道远。

    (三)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后维护金融安全任务艰巨。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后,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增多,金融稳定再不能依赖国家信用的支撑和国家行政保护措施的庇护,国家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也必须重新构造,这些都增加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维护金融安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四)信息化使金融审计现代化迫在眉睫。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业务和会计核算几乎全部由计算机网络自动完成,数据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传统的审计线索均不复存在,以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数据资料在计算机内消除或修改可以不留痕迹,计算机处理过程难以用肉眼跟踪观察。由于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已使传统的审计载体、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取证方法发生重大改变,审计人员若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已难以对金融企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几年金融审计主要是对数据审计进行了比较多的尝试,对计算机系统审计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对计算机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做得还不是很多。

    三、进一步加强金融审计的思考及建议

    针对我国金融审计面临的形势,要加快金融审计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强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整合金融监管资源,构建立体式的金融审计及监管网络。目前,对金融业监管主要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或内部稽核;第二个层次是人民银行及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专业监管机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审计机构;第四个层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包括审计署派出局、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及地方审计机关。这四个层次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在发挥监管作用上各有优势。同时,这四个层次也有各处的局限性。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总体目标的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监督,节约监督成本,形成监管合力,有必要对金融审计及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监管协调,健全应急措施和危机处理制度,形成高效及时的信息共享, 全面分析和监控经济、金融形势进行, 及时发现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 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二)调整金融审计布局,突出对金融监管部门的绩效审计。金融情况复杂,金融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搞大而全,要将国家金融审计的职能定位于为金融管理绩效审计的目标,不仅为国家金融审计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而且为国家金融审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一方面,随着对金融政策制定部门、监督机构的再监督,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国家审计在金融监督领域中的作用,促进被监管者—政府金融监督和管理部门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金融监管经济责任;另一方面,国家金融审计与其他监督部门在不同层面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可以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完善监督体系,有助于规范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也有助于各个层次监督机构充分履行职责。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再监督将是金融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责,也将是新形势下金融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围绕“风险、管理、效益”,强化对金融领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面对点多面广的金融机构,金融审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突出围绕“风险、管理、效益”,以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资产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为重点,开展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查清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状况,打击会计领域的造假行为,提高资产的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今后金融审计应把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大案要案线索放在工作的首位,把金融与经济结合起来,把银行和企业结合起来,把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结合起来,金融审计与财政、企业审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面广、层多、量大的特点,拓宽视野,立体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深化金融审计充分发挥金融审计的威慑作用。

    (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金融审计工作质量。金融审计要进一步向前发展,金融审计工作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加强金融理论研究,创新和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强化国家审计的法律地位,增强其在金融审计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不断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力度;充分运用延伸审计调查并强化其法律地位,尽快研究制定或完善延伸审计的实施细则,以法律形式确定;吸收先进经验,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总结金融审计和监管经验、吸收国外通行做法基础上,改进审计方式、规范审计行为。

    (五)事中审计将成为国家金融审计的发展方向。从金融审计的经验来看,事后审计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在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己对银行或国有金融资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对金融秩序已经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由此而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增强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必须将审计关口前移,积极探索和开展事中审计。事中审计在金融机构经营的动态过程中,就能够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的苗头,对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犯罪起到震慑作用,从而更能发挥金融审计的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作用。

    (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开发应用先进技术,大力推进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金融业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约化趋势带来了金融信息化革命,使金融业成为使用计算机最普及,使用计算机的层次最高,对计算机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要求也最高的行业,客观上要求金融审计必须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计算机审计开发应用的力度。金融审计计算机运用水平将成为整个国家审计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标志。

    (七)适应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拓展金融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包括金融衍生品、电子银行产品等等,特别是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采取隐蔽手段进行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必将扩大审计对象的范围,要求审计机关将原来不作为金融审计主要内容的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逐渐纳入商业银行常规审计范围;审计过程中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环节入手发现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确保审计质量。(赵晓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