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财政联网审计应用系统扩展预算执行审计单位的覆盖面
张聪聪(湖北省恩施州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字号:【大】 【中】 【小】
    
    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永恒的主题,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为服务宏观调控、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做出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映在预算执行上的违纪违规问题逐年减少,财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但距预算执行审计“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很多的基层审计机关仍延续财务收支审计的路子,把重点放在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上,未能从制度的层面分析查找问题,把握整体性和宏观性,体现建设性,达到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目的,导致“同级审”失去应有的作用。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过窄,审计盲区多,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少,预算执行审计组规模小,审计过程中对预算单位抽查面不到10%。财政审计的宏观性主要体现在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而审计面小导致内容的缺失,必然造成结论的误差。无论形势如何的发展,政策如何的变动,内容终究大于形式,审计覆盖面才是审计质量的基础。如同抽样调查,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统计结论的误差大小。只有全面的扫清审计盲点,才能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出普遍性、倾向性、深层次的问题,为人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如何扩展预算执行审计单位的覆盖面是一大难题。现阶段,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人员十分缺乏,用“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一般七、八月份左右要向人大汇报,拖长审计时间也不可行。笔者认为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单位覆盖面的主要措施是:充分利用财政联网审计系统这一平台,采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审计手段,提高效率,用“技术换时间”;在信息化条件下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将一单位或部门的全部审计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让其他项目直接或间接的为预算执行审计服务,用“空间换时间”。
    一、充分利用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平台,革新审计技术手段,不断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覆盖。以恩施州审计系统为例:目前,恩施州审计系统已经成功部署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并已经初步运行。从运行情况看,恩施州审计机关共部署9个节点,依托OA平台,实现了州局与8个县(市)局的纵向联网以及与财政部门的横向联网。州局可以实时的查看财政部门预算、国库、会计集中核算、国资等电子数据,可以实时监测一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使用,节省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审计的资金面和单位个数较以前都有了质的飞跃。一是通过使用数据采集功能,财政及预算单位的财务、业务电子数据通过联网系统实时传输、保存于审计机关服务器,审计项目组可以随时调阅相关单位历史、实时电子数据,并转化为审计电子数据,使审计人员摆脱了对被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清理、转换这一复杂流程,不仅大大节约了审计时间,而且普通审计人员也能够轻松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二是通过使用预警功能,对审计预警方法的设定,审计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相关单位在特定环境下的数据异动情况,并通过预警分析报告初步反映,为审计组审计重点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对面上情况的宏观分析,审计组可以在联网系统中对财政等部门的总体情况进行把握,并对普遍性、常规性的问题进行审计分析;四是建立了财政审计数据资料库,通过联网审计平台能不断的将财政部门的数据转换为审计数据,并形成财政审计数据资料库,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宏观对比分析、追溯历史数据等。
    财政联网审计的真正实现,同时影响到了审计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的变化。一是审计组结构和角色的变化。在保留传统审计组结构的同时,应在审计组中加入电子数据分析师。审计组长或主审负责项目的全面工作,并根据预警报告提出审计事项和审计重点;电子数据分析师负责将审计事项编写成计算机语言并编制计算机审计方法;审计组成员负责将分析师编制的语言和方法植入财政数据,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职业判断;二是审计方式变化。传统审计是通过翻阅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和有关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某一阶段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事后审计监督,是一种静态审计。但财政联网打破了事后的、静态的模式,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财政联网系统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包括现场审计和网上审计,以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三是审计技术方法的变化。传统的基于账务的审计逐渐转变数据式审计。数据式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人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技术。
    二、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统筹审计资源,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预算执行审计的需求,尽可能的形成项目间横向互补。合理安排审计人员,并充分发挥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联动效应,不局限于某单一县市的预算执行审计,而是以地区为整体,采用灵活的审计组织方式,集中优势不断的推进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统筹安排既非简单的审计资源重组,也非对现行体制的革命性颠覆,而是在现有框架下,充分利用财政联网审计平台,打破条块的分割、内部组织结构的限制、地域的差别,建立审计资源共享平台,深入挖掘审计部门的内部潜力。笔者主要从两方面谈如何用统筹的方法扩展预算执行审计单位的覆盖面问题。
    一是尝试“全地域组合式审计”。其涵义是以地(市)级为单位,依托财政联网审计平台,抽调所辖县(市)的财政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对全地(市)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集中、统一、组合式审计。其前提是必须部署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并实现了与财政部门的横向联网、审计系统的纵向联网。
    二是尝试“一拖N式审计”。其涵义是在年初科学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时,避免交叉重复,形成项目间信息交流的机制,构建项目成果共享平台。需注意的是在此种审计方式下,各审计组交流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地市级审计机关可以在OA系统中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库,及时发布各个审计组的相关动态。
    综上所述,预算执行审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从扩展审计覆盖面角度看,依托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统筹安排审计项目,科学组织审计是现阶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在现行框架下搞好预算执行审计的捷径。(张聪聪)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