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对财政审计的几点思考
齐文辉 潘小苏(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8日】
字号:【大】 【中】 【小】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完善国家财政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新形势下如何整合财政审计资源,改进财政审计方式,提高财政审计层次和质量,是当前积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深化财政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思路,转变观念。
    在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必须牢固树立财政大格局理念,在财政审计一体化,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财政安全的总体目标,以财政政策为总揽,以预算执行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财政支出结构和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来执行,从合法合规、经济效率、综合绩效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归纳问题,以反映整体的真实的财政状况,完成大财政审计的目标。
    为丰富财政审计的内容,不断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财政审计要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结合国情和省情,在政策设计、执行及效果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和揭示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进一步体现出财政审计的监督性、预警性和建设性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和抵御功能。
    二、拓宽范围,调整重点。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审计的环境、客体、目标发生了变化。公共财政活动内容的转变,大大扩展了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财政审计关注的重点不仅限于财政收支、转移支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等常规领域,而且拓展到更具有宏观性、建设性、效能性等方面的问题上来,财政审计的目标不仅是要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而且要关注到民生效益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随着审计范围的拓展,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也相应需要调整。首先,在财政管理层面,应当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合法性、效益性;其次,在财务收支方面,关注支出方向、结构,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收支两条线的实施、财政专户及预算外资金的专户管理是否规范等;最后,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总之,在以后的财政审计中,要将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中央转移支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等审计相互结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就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存在的问题,做到组织统一、内容协调。
    三、科学安排,整合资源。
    随着财政审计的不断发展,其审计的内容涉及到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为避免审计内容分散、地域交叉重复、审计力量匮乏不均等问题,财政审计应统一组织、统筹规划,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源。这就要求整合现有的资源,首先,将不同领域审计的人员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不同领域审计人员专长,按照财政审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集中审计力量做大项目;其次,合理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内容与目标,将预算执行审计、财政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财政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监督,集中反映一些宏观性的、普遍性的、全局性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并及时关注财政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推动财政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创新方式,深化研究。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内容的增加,原有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将不能完全适应,这就要求审计在方式方法上加以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化、效率化。伴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财税管理的信息化,财政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审计机关必须从审计发展战略的高度,继续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项目实际和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手段,综合运用计算机查询、筛选等辅助功能以及数理统计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寻找审计突破口,以达到提升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计算机审计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研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使财政审计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并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变粗放型的审计为集约型的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就地审计为远程审计。
    总之,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要实现财政审计的创新,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有全局观念,宏观视野,开拓型思维,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实行科学的统筹管理,贯彻“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工作思路,努力揭示问题,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局,从财政管理体制、制度和财经绩效高度整合审计信息,促进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完善。(齐文辉 潘小苏)
【关闭】    【打印】